-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343病出膏肓
先复习一下“病入膏肓”这个文言成语的来历: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晋景公(?—前581年)得了重病,请秦国名医“缓”来医治。路途遥远,缓医生还没到的时候,晋景公恍恍惚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鬼,正悄悄地对话。一个小鬼问:“缓医生就要到了,我们可能被他高明的医术治死,应该躲到哪里去呢?”另一个小鬼回答:“我们应该躲在穴位‘肓(huāng)’的上面,‘膏’的下面,缓医生就无可奈何了。”缓医生到了,被立即请进晋景公的卧室治疗。探脉之后,缓医生对晋景公说:“你的病在‘肓’之上,‘膏’之下,针灸和药物的效力都无法达到,实在是没法治了。”缓医生的诊断与梦中两个鬼孩的对话完全相同,晋景公于是认定医术高明的缓医生也救不了自己,便付给丰厚的出诊费,让他回秦国去了。后人就把无法救治的疾病称为“病入膏肓”。
图1人体背部左右两个膏肓穴
“膏肓穴”是人体背部一对重要穴位,在肩胛骨内侧的边缘(如图)。将“病入膏肓”的“入”字,改为“出”字,史无前例地称之为“病出膏肓”,是因为针对膏肓穴持续脉动,可以改变原先针灸、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治愈许多种疾病。
【背部穴位脉动辅具】
通常,我们做脉动时,都将手捂在病灶或穴位上。做上背部脉动时,双手够不着;做下背部双肾的脉动,虽然手够得着,但无论是用劳宫穴捂着肾脏,或用“背劳宫穴”贴着肾脏,由于身体的重压,脉动久了手会压得发麻,不能持久。有人脉动背部穴位或脏器时,不用手捂,采用“意念脉动”。方法虽好,但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大多数人在脉动的过程中,思想会“开小差”,做着做着,就忘乎所以了。为了做背部脉动持久,建议大家采用下面介绍的“脉动辅具”。
这是一种婴幼儿玩的彩色软球,直径6厘米。用锋利的刀子切割成厚度3厘米(一半)、厚度2厘米(三分之一)和厚度1厘米(六分之一,如图)的半球体或弓形体(儿童商店和网上都可以买到)。
图2婴幼儿玩的彩色软球
图中有剖开厚度为3厘米的半球体和厚度为1厘米六分之一的弓形体(没有厚度2厘米的弓形体,需自制)。做背部脉动时,垫在病灶、穴位或脏器的下面。
究竟垫多厚的软球最合适呢?人各不同,要经过本人测试。
你睡的是硬板床,还是睡柔软的席梦思?你床上垫的褥子有多厚,是比较软,还是比较硬?你肌肤的触感是适应于压得紧,还是压得松?……这些,都决定脉动辅具的厚薄,经过试验,自己去找到一款最合适的。
仰卧,把软球厚度适合的半球体或弓形体,垫在背部需要脉动的病灶或穴位下面,就可以持久做脉动了。例如,晚上就寝后,把两个软球体垫在双肾的下面,无后顾之忧地放心脉动,做着做着,就睡着了。这样入睡,睡眠深度特别好,有人可以一觉睡到大天光。
【病出膏肓】
把两个软球弓形体垫在两个膏肓穴下面,通过持久脉动,加速、增量流经新鲜血液,就会把膏肓穴滋润得健健康康,从而祛除许多疾病。不是说“疾病侵入了膏肓穴,就是不治之症吗?”反过来思考,凡得了不治之症的朋友,都可以在辅具的帮助下,狠做两个膏肓穴的脉动。说不定,绝症就会变成“可治之症”,达到“病出膏肓”的目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因为,脉动辅具刚刚问世,必须通过广大网友的试用,并把获得的疗效分享出来,积累得多了,才能下结论。
但脉动膏肓穴能治愈许多种疾病,却是不争的事实。古代医家认为,激发膏肓穴的能量,具有补益痨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治疗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特别是久病不愈,身体呈现羸弱消瘦状态时,最适宜持久脉动膏肓穴。只要脉动数量足够,就可以起到提昇阳气,提高免疫力,使身体恢复强壮的作用。
唐朝药王孙思邈(公元541年或581年?—682年)在《千金方》一书中说:“膏肓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可见,自古以来,膏肓穴能治百病,尤其是在虚劳证的治疗上,疗效是十分显著,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目前,利用辅具脉动膏肓穴最显著是作用的催眠。失眠的朋友晚上就寝后,把软球辅具垫在两个膏肓穴下面,持续脉动,很快就能入睡。——祝君做个好梦,一夜睡到大天光!
2024-4-24初稿于加拿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