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途径肌肉注射法的临床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途径肌肉注射法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为减少药液外渗,探讨Z径路肌肉注射法的临床应用。

方式随机抽取800例患者,采纳一般方式及Z途径进行肌肉注射,并

进行自身对照。结果一般法注射400例,药液外溢352例;Z途径注

射400例,药液外溢6例。两组对照有显著不同。结论提示Z途径肌

肉注射法可避免药液外溢。

【关键词】Z途径肌肉注射法;一般肌肉注射法;药液外溢

2020年1—10月,我科注射链霉素病人800例中400例采纳Z途径肌

肉注射法,并与普法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式

一样资料以肌肉注射链霉素为例;800例患者,其中男630例,

女170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0岁。

部位选择臀大肌,用十字定位法和连线定位法。每位病人的双

侧臀部别离用一般肌肉注射法和Z途径肌肉注射法作比较,即第1天

用一般注射法,第2天用Z途径法在另一侧进行肌肉注射。

注射器选择选择长度为的7号针头的5ml注射器。

操作方式(1)评估:评估患者全身情形,了解患者病情、年龄、

体重、医治情形,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自理能力等。检查患者肢体活动情形,观看注射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

硬结、瘢痕等。评估环境清洁、光线充沛。拉床帘,维持患者隐私[1]。

(2)携用物至床旁,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与患者交流,排除患者紧张

情绪。(3)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局部定位后,用%聚维酮碘消毒

皮肤,直径不得小于5cm,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将皮肤向同一方向绷紧,

并维持到拔针。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90°角进针,深度为

针柄的3/4;抽动活塞无回血后缓慢推注,注完药液后,稍停5~10s

拔针,用无菌棉签压针眼处,快速拔出针头后迅速松开左手,现在皮

肤和皮下组织的位置还原,使针道关闭,针刺通道即变成了Z型,故

称Z途径肌肉注射法。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原那么。(2)选择适

合的注射部位,幸免损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药。(3)注射时

切勿将针柄全数刺入,以防针柄从根部折断,一旦发生断针,应尽快

用血管钳将断端掏出。(4)5岁以下患儿不宜利用Z途径肌肉注射法。

2结果

采取拔针后即刻观看针眼有无药液外溢,第2天局部有无深褐色

染色斑来判定。400例病人中,一般法有肉眼可见的药液外渗352例,

第二天有150例显现明显可见的深褐色染色斑。Z途径肌肉注射法药

液外渗有6例,第二天有2例可见深褐色染色斑。提示一般肌肉注射

法和Z途径肌肉注射法相较,不同有显著性。

3结论

结果说明,Z途径肌注法可避免药液外溢,不增加病人痛楚和组

织损伤;易把握,适应于消瘦,需长期肌肉注射的患者。

【参考文献】

1谢少清.Z型肌肉注射法的临床应用.山西护理杂

志,1997,(1):28.

文档评论(0)

138****59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