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简短范文(精选).docx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简短范文(精选).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简短范文(精选)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简短设计理念: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和浮》的第一课,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沉和浮”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同时他们对于“沉和浮”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这一课的教学从学生观察小石头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开始,引领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一个统一的观察标准,为后面对沉和浮的探究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这一活动的设计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将物体放到水中去观察,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猜测及验证的过程,因为,学生只有在经验与事实产生矛盾的时候,才能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此时适当的对学生再做以提示,引导学生建立比较的概念,从而轻松的解决本课的难点,同时也为今后此类实验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观察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活动过程,并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

二、能力与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观察研究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经过简单的推测、实验的活动过程,获取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

难点:引导学生推测、实验、观察、交流,获取物体在水中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木块、石头、浮标。

2、小组观察研究用的泡沫、西红柿、橡皮、牙签、大头针、螺帽、蜡烛头。

3、小组观察或演示用的大小一样、重量不同的球形材料一组;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材料一组。

教学过程:

一、我做过,我知道。

1、引言激趣。老师出示石头、木块、浮标。

2、直接进入课题,板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我猜猜,我试试。

1、请学生从桌内轻轻拿出材料袋,认识物体。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测物体的沉浮。

3、学生汇报猜测结果。师提出问题: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4、引导学生用实验来检验猜测的对错。在实验前提出要求:(1)大家要学会分工合作。(2)请将物体依次放入水中实验。(3)注意仔细观察。(4)将实验后的物体擦干放回材料盒中。

5、学生汇报。

6、老师小结:看来,猜测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必须通过亲身实验,才知道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沉,哪些会浮。

三、我来想,我来做。

1、老师提出疑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什么有关?

2、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它的大小、轻重有没有关系?

3、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放手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老师巡视指导。

4、请学生来汇报想法、实验结果。在交流中获取答案。

5、小结并板书: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它的大小、轻重是有关系的。

四、我经过,我来说。

1、通过学习这一课,鼓励学生说说收获,谈谈感受。

2、老师做演示实验。

3、下课!

总结:

浮标运用明概念、判断有标准,利于后续活动。

在学生思维冲突、迷惑处引导,教学才会有效。

现象与本质,学生口中说出浮力、密度,接下去研究大小、轻重与沉浮的关系,学生已有认知基础是否利用?怎样利用更有效?

老师要给予重视,再加追问:与什么密度有关。

学生各组意见不一样,可喜?可忧?还是无措?

无疑到有疑,到新的疑,小疑则小进,再疑则再进,一节课如此者四,课始于疑,课终还有疑,学生质疑,教师激疑……疑是学习起步。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简短三年级的《科学》教学终于完成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还算不错,有一些感悟和想法值得记录下来,以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感悟一:准备好丰富的材料,是提高活动效率的根本保障。

在开学备课时,我就担心第四单元《电》的教学对老师、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单元教学需要大量的探究材料(如:小灯座、开关、电池盒等等),没有这些探究材料,学生的自主探究将会大打折扣。还好,学校订购了学生学具,里面的材料虽然不是太好使用,但毕竟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实验,自主探究了。在第12课《让灯泡亮起来》活动中,学生人手一套材料,他们通过看一看(观察各种材料的特点)、连一连(利用手中的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画一画(将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如实地画出来)、猜一猜(猜测电的流动路线)、想一想(有的连接方法为什么不能使小灯泡发亮,从而认识短路与断路)这一系列的活动,初步建立了电流、短路与断路这些科学概念。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又出现了新的材料:电池盒与小灯座。

文档评论(0)

bozaihua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