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卷化之我见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内卷化之我见

摘要:“内卷”作为网络热词对某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做了生动精辟的概括,而教育领域的诸多“内卷”现象亦足以让人警醒。在教育过程中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便给孩子巨大的学习压力,这样虽然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一方面也会严重削减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不是长久之计。正确应对这一现象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教育;内卷化

引言

“内卷”一词近期意外地火了起来,“今天你卷了吗?”“一切皆可卷”成了这段时间的网络流行语。“内卷”原是社会学名词,指由于社会资源有限而导致人们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非自愿竞争?教育内卷就是指教育系统内不断加剧的升学竞争和学生学习压力。比如说语数老师布置作业多了,那英语老师也要布置多,否则英语老师会觉得时间都被数学老师抢过去了。你家孩子作业做到9点,那我就做到10点。这个家长送孩子去某某培训机构了,那其他家长也不得不送,否则觉得自己孩子要落后了……老师和学生大家越搞越忙,越搞越焦虑。针对这些现象,教育部门不断发文件要保证孩子睡眠,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作业时间也做出要求,这种做法对于孩子学习减负自然是有一定功效,但“内卷”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并非教育部门和学校所能改变,最需要改变的是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等。

一、教育内卷化形成原因

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是学习的主渠道,高考纯粹看成绩,大家都是裸分上大学,扎扎实实在学校学习,同学们拼的是自身资质和学习能力,家长们不需要过多操心。但是随着高考制度改革,各大院校自主招生,大家开始课余上各种辅导班,高考的途径不再是单纯的文化课成绩,家长们开始研究招生政策,各显神通想各种办法进入理想大学。高考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事,而是家长高成本大投资的项目,家长们不甘人后的报各种辅导班,火了一片培训机构,等到高考尘埃落定后,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我投入这么多,孩子都考不上理想大学呢?有这样一句话:不怕别的孩子比自己聪明,就怕比自己聪明的孩子比自己还努力。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学校教育依然是学习的主战场,但课外辅导班成了孩子们比拼的真正场所,家长们或许能够接受孩子不如别人聪明而成绩难以提高的事实,但不能接受因为没送孩子参加课外培训而成绩不好的责任。总之教育内卷的形成是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社会现象。

最近电视剧《小舍得》热播,引起了一波小升初的讨论热潮,家长也在反思到底自己家孩子是“鸡娃“、“牛娃”还是“普通娃”?其实教育内卷现象的根本问题在于能上优质高校的人数太少了,如果人人都能上大学,人们何苦去竞争呢?教育内卷之后,部分学生知识的接受广度和深度确实提高了,关键高校招生人数有限,大家都在参加课外培训,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资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自然如愿以偿通过高考独木桥,这些娃成为了“牛娃”;上了各种辅导班,打了各种鸡血但得不偿失的孩子成为了“鸡娃”;淡定家长什么辅导班也不上,成绩也一般的孩子成为“普通娃”。

近些年来,填鸭式的早期教育,白热化的名校竞争,疯狂的学区房……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安无限扩大,这个疯狂的教育内卷到底是谁的错?花很多钱买学区的房子在全国非常普遍。为孩子上名校绞尽脑汁的家长,把学区的房价推上天空,高价学区的房价引起了国家的关注,成为高层的讨论问题。竞争之下被内卷的人太多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几乎笼罩每一个面对孩子教育的问题的家庭。

当今一些很好的教育理念,很多人仿佛都能听懂,但能坚持践行的却不多,大多被内卷到“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理念的洪流中,攀比着去做“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做的事情。家长的不安是近年来教育激烈竞争生态的典型缩影。教育内卷今年正在文化课以外的领域迅速蔓延,奥数、英语成为每个学生的必须技能,家长必须更加努力让孩子接受技能训练等素质教育,使孩子在同类中区别开来。中国的应试教育长期受到谴责,但围绕素质教育的竞争白热化后,优秀录取的标准加入更多的条件,想进入名校的孩子不仅成绩第一,而且有才能。这种竞争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精英学校尤为明显。

二、正确应对内卷化现象

从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开始,人们一直把考试当做升官发财的唯一通道,目前的教育内卷缘于中国社会从根本上缺乏深处的灵魂。威廉·德雷谢维奇所著的《优秀的绵羊》中,对美国精英教育展开反思,指出这套系统培养出的学生,虽然聪明、勤奋,简历光鲜、善于竞争,但始终要依赖分数、财富、职位等外界评判标准认定自我价值。很多人表面优秀,心灵却麻木、迷茫且脆弱。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内心所求。学“有用”的专业,选容易拿分的课,毕业后扎堆涌向金融、法律、互联网等热门领域,每个人都知道“该做什么”,却未曾思考过“我想要什么”。”内卷”并不可怕,也并非无法破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还是家长强烈的竞争意识,所以要从根源上破解“内卷”,关键要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充分意识到“内卷”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