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过洞庭》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念奴娇 过洞庭》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高质量的发布朋友圈——《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诗词鉴赏中的景情关系

2.理解张孝祥借洞庭湖之景所表现出的高洁人格和超然洒脱的情怀

3.会初步撰写的诗评文章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诗词鉴赏中的景情关系

2.理解张孝祥借洞庭湖之景所表现出的高洁人格和超然洒脱的情怀

3.会初步撰写的诗评文章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想要分享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喜欢发朋友圈。每一个朋友圈中所展现的都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氛围。了解别人的时候也可以从了解他的朋友圈开始。我们从一个人的朋友圈当中的图片看他的生活,从朋友圈的文案中看他的品味。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我去高邮和青岛森林民宿所发布的朋友圈,可以分析出我是一个热爱旅游,向往诗意生活的文艺女青年。

那么一千多年前宋朝的张孝祥如果也有微信,他会怎样发布经过洞庭湖的朋友圈呢?又会有谁来点赞呢?

01

任务一:

看洞庭:请结合上阙,为张孝祥的朋友圈配图,有依据地表现洞庭湖之妙。

同学A所绘制图片当中洞庭湖占据了四分之三的版面,映衬了上阙中“玉鉴琼田三万顷”,小小扁舟一叶,上面一人坐在舟中,远处有山在云朵缥缈之中,近处有亭子,那应该是岳阳楼的一角,因为是“近中秋”,所以亭子上方有一轮接近满月的月亮,月亮周围没有云彩,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湖面上留下倒影,映衬了上阙中“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虽然是万顷湖面上仅有的一叶扁舟,却不显漂泊孤独渺小之忧愁,而是一种泛舟湖上,万物皆为我陪衬的宏大之境,物与我分明毫无痕迹地融合在了一起。

评价:同学A抓住了“近中秋”的细节,以及洞庭湖之景的特色——澄澈、宁静、宏阔。人与景物的关系是融合在一起的。“我”是自然万物当中的一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感。

同学B所绘制的图片从作者的视角来描绘洞庭湖的。词人或站或躺在舟内,一手拿着酒杯对着月亮,颇有“莫使金樽空对月”之感。洞庭湖在眼前延伸,湖水平静如镜,远处青草成行,有白鸥出没,正映衬了上阙当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对比之前所学习过的《登岳阳楼》当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通过作者的视角,我们看到了洞庭湖的宏阔壮观、清澈宁静,这一切其实是作者内心的投射。景是情的载体,也是情的具体展现。

同学C所绘制的图片与同学A所绘制的图片大致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她特别放大了舟中人的笑。同学C解释道:“加上这个笑容,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评价:我从笑容出发,引入到对本首词主题的探究——张孝祥想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活动:这笑应该是怎样的笑呢?

同学D说词人的笑应该是强颜欢笑。因为书下注释说1166年张孝祥受到政敌谗害被免职,从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他内心苦闷,无处申辩,想要用洞庭湖的澄澈宁静的宏大之景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就像之前我们所学过的《九日齐山登高》,就有人评价杜牧“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这里张孝祥也是这样的。而且张孝祥是辛派词人,词风豪放,不会扭捏做小儿女之态。但是他还是在意仕途上的不如意的,因为他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和上阙的“表里俱澄澈”前后呼应,不仅说洞庭湖的通透超脱之美,也在借景抒情说自己高洁人格,我记得我们学过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正是用这种手法来表现自己虽被谗言所害但自己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高洁人格。

同学E说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词人的笑是开怀大笑。虽然他被贬北归途经洞庭湖,心情应该很糟糕,但是题目是过洞庭,并不仅仅指的是经过洞庭湖,而也应该指自己通过洞庭湖超脱了自己内心的郁结,所以最后他说“稳泛沧浪空阔,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在洞庭湖的美景当中忘记了时间,也就忘记了过去的不愉快的经历,忘记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和志向难申。正如后人会拿这首词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对比,张孝祥比苏轼更加的超脱。

总结和明确景和情的关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即景生情、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

02

任务二:

过洞庭:结合下阕,选择最喜欢的一句为朋友圈配文,并说明理由。

同学G选择了“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配的是图片3,底下还有一个朋友的评论“释怀吧,纠结过去,只会减慢我们前进的脚步!”发文的作者和评论者实际上都是作者,展现出作者经过洞庭湖美景的治愈,心境超脱,不再郁结。

同学H选择了“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配的是图片1,底下有朋友评论说“事无不可对人言,这却世人难以做到,安国第二,何人甘居第一?”展现出了作者超然物外,看开一切的浩然正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