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病与溃疡性结肠炎.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克隆病与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知识点

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克隆病是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部肿块、痿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粘膜、肝脏等肠外损害。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临床表现有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克隆病目前无特殊治疗,处理原则是给予全身支持治疗与缓解症状的有关治疗;而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疼痛;②腹泻;③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④有感染的危险;⑤体温过高。

一。 疼痛

【相关因素】

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脓肿形成。

急性穿孔。

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

【主要表现】

克隆病:

常于右下腹或脐周痉挛性阵痛,伴有肠鸣音增加。

病人主诉排便后暂时缓解。

急性穿孔可表现为全腹剧痛、腹肌紧张。

溃疡性结肠炎:

主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位于左下腹或下腹的阵发疼痛,亦可涉及全腹。

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护理目标】

病人主诉疼痛减轻或缓解。

日常生活能自理。

【护理措施】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

嘱病人注意休息,给予舒适的体位,保持安静,以保存体力。

指导病人放松自己,分散注意力的一些技巧,如听音乐,看报纸、杂志,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等。

遵医嘱给予解痉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疼痛剧烈时及时报告,并协助其日常生活。

【重点评价】

疼痛缓解的程度,持续时间是否缩短。

腹泻

【相关因素】

病变肠段炎症。

肠蠕动增加。

肠内水、钠吸收障碍。

继发性吸收不良。

【主要表现】

克隆病:

先是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转为持续性。

大便呈糊状,一般无脓血或粘液。

病变涉及结肠下段或肛直肠者,则有粘液血便,常伴有里急后重。

溃疡性结肠炎:轻者每日排便2-3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重者排便频繁,可1-2h1次,粪质多呈糊状,混有粘液、脓血,也可只排粘液、脓血而无粪质,里急后重常见。

【护理目标】

病人大便次数减少。

恢复正常的排便型态。

【护理措施】

给予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低渣、高营养饮食,勿食牛奶和乳制品。

病情严重者,给予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保留灌肠时,指导病人正确体位(左侧卧位),药液量(小于200ml)及灌肠后的注意事项(抬高臀部左侧卧位0.5h)。

腹泻频繁者,嘱便后用温水清洗,防上肛周皮肤粘膜破溃、糜烂。

使用大杨酸制剂或甲硝唑治疗时,注意胃肠道的副作用,嘱病人宜饭后服用。

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形态、次数、伴随症状及便后症状缓解情况。

【重点评价】

饮食与药物交疗效:腹泻减轻的程度。

大便性质:糊状或成形;粘液脓血便或正常。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

吸收障碍。

腹泻。

纳差,食欲下降。

摄入量不足。

【主要表现】

明显消瘦,体重下降。

皮肤、粘膜干燥,毛发枯黄。

贫血表现,如头昏、眼花、乏力、面色、嘴唇、指甲苍白等。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低蛋白血症。

【护理目标】

营养状况改变表现为体重增加,皮肤和粘膜湿润、有弹性,毛发有光泽。

无贫血现象或贫血症状得到改善。

水、电解质平衡,病人表现为无脱水征,无低钾、低钠、低氯、低钙等表现。

【护理措施】

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如贫血的程度、皮肤粘膜的湿度与弹性。

病情严重或进食困难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维生素等,必要时补充血清白蛋白、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

遵医嘱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注意铁剂宜饭后服用。

腹泻严重者遵医嘱给予止泻剂。

监测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电解质等指标。

【重点评价】

病人体重是否增加。

皮肤、粘膜的湿度及弹性。

贫血症状是否改善。

24h出入液量。

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电解质等水平。

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营养不良。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低蛋白血症。

【主要表现】

受压处皮肤变红;易发生褥疮、肺部感染。

【护理目标】

不发生感染,表现为体温正常,外周血象中白细胞不升高。

【护理措施】

加强营养,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嘱病人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尽量减少外出和探视,防止感染。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协助病人于晨起、餐后、睡前漱口,禁食者做好口腔护理;女病人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避免尿路感染。

检查和护理病人前应洗手,谨防医源性感染。

定期监测体温、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指标。

【重点评价】

有无感染发生:体温、血常规,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水平。

体温过高

【相关因素】

肠道炎症。

继发感染。

【主要表现】

多数为间歇低热或中度热。

少数呈高热,伴有毒血症。

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沉

文档评论(0)

ld15940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