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4.赠刘景文4部编版.pptx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4.赠刘景文4部编版.ppt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2023-12-25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4.赠刘景文4部编版

目录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应用互动环节设计与实施建议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轼的诗歌内容广泛,题材丰富,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语言生动,意境深远。苏轼生平与成就

《赠刘景文》创作背景《赠刘景文》是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元丰五年(1082)初冬。当时苏轼正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他的好友刘景文(名季孙)也在黄州任知州。此诗是苏轼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苏轼作为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诗歌创作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赠刘景文》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豁达情怀,也展现了北宋时期士人阶层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士人阶层追求高雅的文化生活,诗词歌赋成为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

02文本解读与赏析

全文以告别为主题,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同时,选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语言优美结构清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汪伦深厚情谊的感激和珍视。同时,也展示了汪伦的高尚品质和真诚待人的态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借景抒情,以孤帆远影和长江流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惆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思考。关键句段分析及意义阐述

情感真挚全文情感真挚动人,无论是描写自然景色还是抒发人物情感,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审美愉悦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读者在品味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

03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

赠送,送给。在诗中表示诗人将诗作赠送给刘景文。赠刘景文荷尽诗人的朋友,此诗是苏轼为他而作。荷花枯萎,残败凋谢。荷,指荷花。030201重要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喻指荷叶。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擎雨盖菊花凋谢。犹有:仍然还有。菊残傲寒斗霜的菊枝。傲,倔强,不屈服。傲霜枝重要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君一定要记住。最是:一作“正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须记重要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荷叶比作擎雨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舒展的样子。同时,将菊花比作傲霜枝,表达了菊花不屈服于寒霜的精神。比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荷尽”对“菊残”,“已无”对“犹有”,“擎雨盖”对“傲霜枝”,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对偶修辞手法鉴赏与模仿练习

苏轼和刘景文是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饮酒作诗,互相唱和。此诗是苏轼为刘景文的画作《秋景》所题的诗。苏轼与刘景文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秋天常常与萧瑟、凄凉等意象联系在一起。然而,苏轼在诗中却通过“橙黄橘绿”等词语,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秋天景象,表达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秋天的意象相关文化常识补充介绍

04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应用

个性化教学内容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参与度。分层评价策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每个层次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分层教学目标设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等因素,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化教学策略

123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灵活运用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创新性思维培养在课堂活动中体现

03开展实践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验德育的内涵和价值。01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元素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如诚信、友爱、尊重等,为德育渗透提供素材。02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将课文中的德育元素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

文档评论(0)

156****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