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ppt课件1.pptVIP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ppt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作人:南京江宁区丹阳中学孙振坤;一、活动目标

1.借“采风〞引导同学关注生活、思索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2.培养同学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方法的能力。

3.培养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活动形式:

1.角色扮演

2.研讨辩论

3.编写报刊

4.举办讲座

5.举办展览

;《九九歌》之一

一九和二九,满天寒气冷飕飕;三九尖嘴九,滴水变成冻琉琉;

最冷是四九,冰上行人结队走;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

六九解冻九,慢慢舒开两只手;屈指数七九,脱下棉衣把路走;

时节交八九,家家户户犁耙修;张口说九九,牛鞭遍野响不休;

九九尽了九,冬去春来花草稠。;九九歌》之二

扳指数九冷风来,毛衣外套滑雪衫;二九天气变了脸,大衣毛帽不支〔顶〕寒;

三九四九冰封河,火炉旁边读报刊;五九禽畜圈里看,牛生新犊鸡下蛋;

五六七九春色新,韭黄青菜绿茵茵;八九吹面风不寒,收拾农具忙生产;

数九尽了草木青,红红绿绿新春衫。;《九九歌》的命名,反映了沭阳人民的文化价值取向。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九〞为大,认为“九〞是最吉利的数字,如“九九重阳〞、“九九归一〞、“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等等。名为《九九歌》,第一首歌正好九句,暗合“九〞意。由于五六七九天气的变化不太大,所以第二首便合三为一:五六七九春色新,韭黄青菜绿茵茵。读起来更加简洁易懂。;另外,从一些语句中可以透视出我国古代劳作人民的审美观。我们知道,“红色〞是喜庆的象征,“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红绿相配不仅符合大自然的配色规律,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充满智慧的沭阳人民或许早已发现了这一规律,沭阳的俗语中便有“红配绿〔方言读lu,入声〕,看不够〔看不厌〕〞的说法。所以第二首谚语便有“红红绿绿新春衫〞之说;一、家乡素描;二、熟悉方言;三、节日探源;对联;元宵节: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

;四:语言与风俗

总角:古代儿童把头???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

垂髫:也指童年。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童年。

及笄jī: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zān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豆蔻kòu: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五、少数民族节日风俗

瑶族耍歌堂

藏族旺果节

藏族雪顿节

苗族四月八

彝族庆年节

;;;;;;;;作业:;具体过程:

1.搜集民谚

由于民谚来自乡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有许多农谚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被人们淡忘。所以,要想真正地获得第一手材料,要特别关注那些年长的老者。

为了方便他们采访,我首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文明礼仪课,教会他们如何深入调查,如何文明采访,如何使用采访工具〔录音机、照相机等〕,如何尊重老人等等。为了方便工作,我们还请了地方文史研究人员来指导他们确定采集的地点和采访的对象。;2.阅读理解

要教会同学如何阅读自己搜集来的民间农谚和理论文章,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同学不搞信息封锁,提倡资源共享。通过互相交流,拓展阅读视野。我们给他们耐心讲解农谚的一般特点、阅读的基本方法、怎样进行比较、如何欣赏等等。其中方言的演变是我们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因为有些搜集到的民谚由于太久远,现代人已不能准确理解其内在含义了。为此,我们又特地邀请了地方的方言研究专家来帮助同学阅读理解。;3.深入研究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将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他们不懂的问题要适时点拨,如农谚的历史演变,农谚的时代性、人民性、地域性等特点。经过讨论研究后,同学们的观点基本一致,便教他们如何去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又集中在一起画呀,改呀。不久,一张张“观点汇总图〞便诞生了。;;再见

文档评论(0)

151****35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