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

2024-01-27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

CONTENCT

课程介绍与目标

文本解读与赏析

知识点与技能点梳理

学生互动与课堂实践

拓展延伸与跨文化对比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诗人邵雍简介

诗歌创作背景

诗歌内容与主题

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数学家、诗人,其诗歌多涉及自然、人生等哲理。

《一去二三里》是邵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歌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热爱和向往。

80%

80%

100%

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对自然与人生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03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朗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01

课程时间

共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02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介绍诗人及诗歌背景,讲解诗歌内容;第二课时深入探讨诗歌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创作。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原文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通过数字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注释

意境描绘

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通过“一去二三里”的叙述,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远离喧嚣,向着宁静的乡村前行的步伐。随着诗人的前行,读者看到了“烟村四五家”的温馨景象,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和安详。接着,诗人又通过“亭台六七座”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乡村中的古朴和雅致。最后,“八九十枝花”的点缀,更是让整个乡村景象变得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情感表达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乡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数字运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也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和具体。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赞美。

写作手法

艺术特色

此诗运用了数字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数字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描绘更加生动和具体。同时,诗人还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乡村的美丽景象。

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二是白描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描绘更加生动和形象;三是诗歌的意境深远而富有诗意画意通过短短四句话就勾勒出一个宁静美丽的乡村景象并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03

知识点与技能点梳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本诗采用简洁明快的句式,每句字数相等,押韵平仄得当,读来朗朗上口。通过数字的巧妙运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画。

句式结构

重点词汇

本诗运用了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如“一去二三里”中的“一去”与“二三里”形成夸张,强调了距离之远;“烟村四五家”中的“烟村”与“四五家”形成对偶,描绘了山村的宁静与安详。

修辞手法

诗人通过白描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以数字为线索,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自然、宁静优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数字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

表达技巧

古代文化常识

本诗所描绘的是中国古代乡村的景象,体现了古代社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诗中所涉及的数字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数字和数学的重视和应用。

背景知识

本诗作者不详,最早见于宋代邵雍的《伊川击壤集》,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古代童谣。这首诗通过简单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它也体现了古代诗歌追求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的艺术特点。

04

学生互动与课堂实践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

集体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等问题。

学生集体朗读古诗,教师指挥,注意声音的整齐和情感的表达。

首先由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和意境等,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分组讨论

分享感受

教师点评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和感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涵。

03

02

0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古诗为蓝本进行创意写作,如续写、改写或创作同主题作品等。

创意写作

学生可以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创作与古诗内容相关的画作。

绘画表达

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写作或绘画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