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解析】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基础知识梳理.ppt

【知识解析】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基础知识梳理.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1)背景和目的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②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2)概况①魏国的、楚国的吴起、秦国的都主持了变法。②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废除,奖励耕织,废除,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商鞅李悝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基础知识2.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②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2)措施和作用①孝文帝亲政前:实行俸禄制,推行制、三长制等,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孝文帝亲政后:迁都、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北宋(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民族交融均田洛阳基础知识(2)概况①庆历新政: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改革官僚机构,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仅推行了一年多。②王安石变法:针对官僚机构、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以达到的目的。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4.明朝(张居正改革)(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2)措施:大力整肃,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改革税制。(3)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4)结局: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吏治富国强兵财政土地基础知识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2.概况(1)戊戌变法①背景: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②概况:1898年6月开始,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③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在社会上起到了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④结果: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⑤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封建制度甲午中日战争思想启蒙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基础知识(2)清末“新政”①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②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等。③评价:新政的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3)中华民国时期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过渡时期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确立了,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开始时间、标志:1956年,毛泽东的《》和中共八大。实业民族资本主义留学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论十大关系基础知识(2)认识: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内容:决定停止“

文档评论(0)

152****8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