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的文化价值和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doc

《游子吟》的文化价值和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游子吟》的文化价值和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摘要】《游子吟》是我国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读的古诗词经典篇目,该诗中饱含着深切的母子之情,其对于教育当代小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作者孟郊的人生经历、《游子吟》的情感内涵以及《游子吟》在我国“孝”文化中的应用这三个方面对《游子吟》的文化价值进行明晰,并讨论了《游子吟》对于小学生的亲情教育以及文学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古诗教育;游子吟;亲情教育;伦理教育;小学生

引言

《游子吟》一诗措辞内容通俗易懂,对于母子临别情景有着精彩的描写,在对于节奏与韵律的把控上也十分精巧,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该诗的广泛流传。人们在反复背诵此诗时,能够深切体会到作者孟郊对于自己母亲所表现出来的敬重与爱戴。该诗在营造出淡淡的忧愁的同时也绵延着柔软的亲情,能够让人想起跟家人相处的温馨美好的时光,极大地抚慰漂泊中的游子的孤独心情

一、《游子吟》的文化价值

(一)孟郊的人生经历

诗人孟郊的一生几经波折,悲惨而潦倒。早年间生活贫困的孟郊屡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却都没有中选,直至46岁时才登进士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是他登进士科后的真实写照;之后,孟郊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中任为溧阳尉,因其极爱作诗,故人称“诗囚”,在任时也常以作诗为乐,不事曹务,因此被罚半俸;元和年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元和九年,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

经历了早年的漂泊无依和贫困潦倒的孟郊,在50岁时才终于谋得一个溧阳县尉之职,而他此时最想做的就是接母亲与自己同住。可以看出,即使结束了长年漂泊无依的生活,孟郊依然在自己的人生中将母亲看得十分重要。《游子吟》就是在此期间所作,作者在诗题下也有自注“迎母溧上作”之语。孟郊的一生屡经仕途失意,饱尝世态炎凉,愈发看淡世事而珍惜亲情,因此写出了这首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引起了历代万千游子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传咏不息。

(二)《游子吟》的情感内涵赏析

《游子吟》描绘了作者孟郊在远行前母亲为自己缝制衣衫的画面,由此寄托其对于母亲的感恩。孝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能够唤起许多漂泊游子对于遥远家乡中母亲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众多应试科举的学子为了能够考取功名所付出的艰辛。《游子吟》中所描绘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是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游子缝制衣衫,但当中却可以看出孟郊在即将踏上行程远离母亲时心中强烈的不舍,而这种不舍被孟郊以画面的形式深深埋进自己的心底,次日背负行囊,毅然踏上应试科举的远途。孟郊之所以能够在几十年后对这一画面仍旧记忆犹新,是因为对于当年清贫孤寂的孟郊来说,母亲这种无言的大爱与残酷的生存现状形成了巨大的对比,母亲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孟郊,成为了当时孟郊心中全部的温暖所在。“密密缝”“迟迟归”这样的字眼虽然没有直接点明母亲对自己的爱与怜惜,但是这种叠字法的表述却能够体现出当时母亲对孟郊殷切的关怀与期盼,这种来自母亲的爱也是孟郊一生中最为珍视的感情。因此,孟郊上任溧阳县尉终于获得了安稳的生活之后,也依然时刻惦念着母亲,故将母亲接到自己的住处以便能够时时尽孝,刻刻陪伴。

(三)《游子吟》在我国“孝”文化中的应用

“孝”文化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人们将敬老爱老作为评判一个人道德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提倡孝道文化的主要哲学流派,这种“孝”文化同时也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渗透于我国古代民间。儒家思想对孟郊本人的影响十分深远,所以孟郊对于儒家倡导的“孝”文化的信仰也是诚挚而深刻的。我国古代社会中广为流传的一句“百善孝为先”为子女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赋予了明确的伦理价值与社会地位,久而久之,这种亲情中的“感恩”便很容易应用到平辈的往来之中,“兄友弟恭,母慈子孝”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美德。《游子吟》唤起了广大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情感共鸣,不少人引用此诗来寄托对于远在故乡的父母的思念,暗示自己勿忘报答父母的恩情。后来人们都将“春晖”一词作为指代孝道的一个意象,在表达尽孝之情的诗歌当中进行引用,清代的福州更是将“春晖”一词作为供奉天后妈祖的神殿的名称。

二、《游子吟》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一)《游子吟》对小学生亲情教育的意义

当代我国小学生尤其是城市中的小学生,其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较为优渥,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以及城市中的繁华街道和建筑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而这也让当代小学生很难去体会到孟郊那个年代的清贫生活,更难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这些生活资源都来源于父母对自己的爱。这种爱并不一定像孟郊的母亲一样,用细密的针脚去为自己的孩子缝制远行的衣裳,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耐心、陪伴与期待。当父母下了班为孩子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