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诗成剧”:小学语文与艺术学科融合探究——以人教版五年级《游子吟》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doc

“转诗成剧”:小学语文与艺术学科融合探究——以人教版五年级《游子吟》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诗成剧”:小学语文与艺术学科融合探究——以人教版五年级《游子吟》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

新课标指出,现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小学生处于人生最五彩缤纷的时期,最具有想象力以及好奇心,因此课堂中老师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表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和音乐及美术等艺术类学科进行跨学科统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仅如此,跨学科统整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积极的学习情境,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笔者所执教的《游子吟》一课中,以“创编舞台剧”为活动形式,以“母爱”为情感载体,剧本、合唱、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转诗成剧,形成五育并举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游子吟》。

一、课程理念

舞台剧《游子吟》课程建设意在联系语文、音乐、美术学科,以“创设舞台剧”这一活动情境的方式将各学科融合到一起,成为一门综合性学习活动。

从学科融合的角度来看,“舞台剧的设计”可以避免陷入跨学科教学的一个误区,就是学科之间产生割裂感,教完语文的部分再教其他学科,或者只是以辅助工具的形式呈现其他学科教学。“跨界”不光可以跨“学科”,还可以从“课堂”跨入“生活”。舞台剧基本由“对白”“歌曲”“场景”构成,学生要将《游子吟》改编成一出舞台剧,就要将对诗歌的理解融入“文学”“音乐”“美术”这三大艺术形式,并将其融合。“舞台剧”成了“语文”“音乐”“美术”三门学科之间的关联点,形成了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在《游子吟》一课中,不管是负责舞台音乐的小组还是美工道具的小组,他们都要将对诗句的理解和其他学科融合才能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音乐组在每一幕用什么力度、什么形式唱《游子吟》,美工组设计什么舞台背景,都要考虑到那一幕要呈现什么内容、怎样的情感。而负责设计剧本、上台表演的小组更是要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年迈、母爱、孝心,这些要素要以怎样的动作、表情、台词来表现,都考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以及如何融会贯通。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对舞台剧的概念有一段较为细化的实践性解读:舞台剧作为戏剧的一种,注重的不是传统的儿童的戏剧表演,不是选一些灵活漂亮的孩子反复排练,最后去做一台看起来完美的剧目演出。舞台剧教学重视的是以沟通为基础,在师生一起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扮演角色,亲身经历,去思考、解决问题所经历的整个戏剧化过程。这其中包含了创造性整合、合作性相遇、互为主体性操作等教育戏剧方式和理念,是以戏剧艺术的形式联系现实生活的跨界教学。

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微言大义是古文的共通点,一个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舞台剧表演是以文本阅读为基础,用肢体表达,结合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来揣摩文本内容,对语言文字输入和输出的较为形象的外显过程。阅读和表演是舞台剧教学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基本要素。阅读是对文本语言的消化吸收,是知识的吸收;表演是对文本理解的外在表达,是对知识的输出。在古诗教学中开展舞台剧的创编,其实就是从多个角度将《游子吟》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丰富化,加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二、课程目标

选用《游子吟》一诗,采用舞台剧作为活动情境的目的有二:

一是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同艺术类学科进行跨界统整,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陶冶情操的目的。诗歌是感性的产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是感性的,借助音乐、美术和表演能帮助学生更直接地表达他对诗歌产生的共鸣。

二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含义。所有学生都知道“世上只有妈妈好”,但妈妈好在哪里,很多学生都没有明确的概念,甚至都没有明确的意识去寻找“妈妈对自己好在哪里”。而从第一个环节“在诗中寻找母爱”开始,直到舞台剧的完成,学生已经从理论知识到亲身实践,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的具体体现,其实母爱以最朴素的形式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三、课程内容及实施

本课以“任务群”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伊始,我就将学生分成了三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单为引导、预习资料为辅助,小组合作完成“合作共学,明诗意,悟诗情”“学以致用,创编舞台剧”“动手实践,排练舞台剧”三个学习任务,将课堂交给学生,而我们教师则扮演小组学习中的指导者、成果汇报的主持人,隐藏到舞台的幕后。

(一)课前预习,知诗人,明背景

“知”指“知人论世”,所谓“由其诗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写作背景是古诗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孟郊和《游子吟》亦如是。《游子吟》写于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