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四)3篇.doc

统编版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四)3篇.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学目标:

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xī)矣(yǐ)依(yī)雨(yù)霏(fēi)

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冬天,雨雪天气。)

2.理解“往”和“来”的意思,谈谈从这一“来”一“往”中自己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作者即诗歌中的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之情。)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是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的思想感情。)

2.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你能由“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联想到哪些诗句?或者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将自己联想到的诗句或情景写一写。

(联想到的诗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想象到的情景:一位战士出征离开家乡时是杨柳依依的春天,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采薇(节选)

昔——

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诗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营造活泼欢快的学习氛围。

1.采薇(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能熟读并背诵。能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

3.体会从军将士的艰辛和思归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习惯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指诗、词、曲这几种文学样式的巅峰时期分别在唐朝、宋朝、元朝。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诗歌起源于哪个朝代?最早的诗人是谁?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的学习来感受中国最早的诗歌的美。

1.板书课题,释诗题。(了解“薇”:薇菜,植物名。花紫红色,结长扁荚,其中有五六颗种子,可吃。)

2.了解《诗经》。(出示《诗经》简介,生齐读,强调重点)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大声,小声,自读,合作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指名朗读,师相机正音。(诗中有两个生字“矣”和“霏”,诗中还有一个字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平时我们读“雨”,而这里读yù。)

3.再读古诗,找出诗中的反义词。(“昔”和“今”,“来”和“往”)

4.指导断句。(出示朗读断句)

5.思考:这首诗和我们以往所学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四言。课件出示诗经语言特点。)

6.齐读古诗,体会语言特点,感受节奏之美。

三、精读感悟

通过朗读我们感受了诗经的语言美、节奏美。当我们能读懂诗句内容时,就能穿越三千多年的时光,欣赏当时的美景,感受当时人物的心情。

1.再读古诗,结合注释,把你读懂的诗句讲给你的同桌听,再标记不理解的诗句。

2.讲解:昔我往矣,杨柳

文档评论(0)

183****6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