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学案(15份)-人教课标版7.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学案(15份)-人教课标版7.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游沙湖

说作者

苏轼(见第四单元《方山子传》的相关介绍)

寻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十二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元丰五年()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本文和《记承天寺夜游》《游白水》,都选自《东坡志林》(五卷本)。这三篇游记小品,长不过二百来字,短不到百字,作者信笔而书,无意作文,随手挥洒,自然天成;插叙生活片段,流露心境情怀,率真亲切,如见其人。苏轼的这类短文,为明代公安派所推崇,对晚明小品有直接的影响。

看结构

知文意

苏轼结识了一位医术高明、聪明绝顶的聋大夫。他们通过以手代口、以眼当耳的特殊交流方式,形成了真正无声的默契关系。本文明快地记叙了他们日常交往的特点,以及同游清泉寺的经历,表现了一种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赏技巧

.以独特的角度,寄寓深刻的内涵

作者是从庞安常与“我”同为“异人”的角度来写的。只选取庞安常“以眼为耳”,“虽聋,而颖悟绝人”的特异之处,仅用“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的细节,写出人物之不同一般,手法之高,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且,这种写法还蕴含深意: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写庞安常其实也是在写自己。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代名医,而词人“以手为口”,是一代词文绝佳的士子。庞安常“颖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自己也因词文得祸,贬居僻远之地。两人连境遇都有同“异”。如此看来,作者那句“皆一时异人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

.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

从艺术上看,作者以极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慨于谐,发展到开朗、积极、乐观,由萧疏简淡的叙述到朗声高唱,思想感情的抒发越来越浓烈,读时令人情不自禁地也要伴随作者歌唱起来。

.以经济的笔墨融景、情、事、理于一体

文章的另一特点是用笔经济,全文只有一百七十二字。写游览所见景物,只简略点出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则留到歌词中表现。歌词把静谧幽雅的景色、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迹地融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色,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笔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一、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善:擅长

.名词作状语

下临兰溪,溪水西流西:向西

.名词作动词

君看流水尚能西西:向西流

二、一词多义

.相\\\{\\(\\\\(①因往相田观察,②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③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相貌,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丞相,⑤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互相,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动作偏指一方,我))

.疾\\\{\\(\\\\(①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病,②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疾苦,痛苦,③必为有窃疾矣毛病,缺点,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⑤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痛恨,⑥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嫉妒,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三、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②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省略句

(余)遂往求疗

篇目二苦斋记

说作者

(一)简介: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元末明初青田(今属浙江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吾之子房也”。

(二)作品:代表作《郁离子》。

(三)评价: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寻背景

元至正十二年(),浙江龙泉人章溢在帮助元将石抹宜孙镇压农民起义后,在福建匡山隐居,在山上建烟云万顷亭、苍雪亭,坐看云起亭、环中亭。章溢与刘基、宋漉为同乡挚友。在他隐居匡山时,刘基、宋漉都到此造访,并分别写了《苦斋记》《匡山看松庵记》。此后亦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探幽寻古,避世修身,留下不少诗篇。

看结构

知文意

本文是一篇借景言理(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对章溢先生生活环境的“苦”的叙写,引出章溢先生关于“乐与苦,相为倚伏”,“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表达了作者的苦乐观。

赏技巧

.角度新颖,引人入胜

写一般名山胜水的游记,有雄奇瑰丽之观可以描绘,如“巴陵胜状”之“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文档评论(0)

周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天堂湖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