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1.归纳推理的含义和分类;

2.了解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特点、局限性及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特点、意义。

3.掌握因果联系的含义、客观性和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

4.学会归纳推理及其方法。;(1)前提:

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他们进行整理加工,得到的个别性或特殊性的知识。

(2)含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具有概括性)

(3)类型:

①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②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练一练:判断以下属于哪一种归纳推理?;(1)含义:

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2)特征:

由于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3)局限性: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这就需要运用归纳推理的其他形式。(不完全归纳推理);(1)依据:

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2)含义:

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3)特点:

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于没有对前提中每个对象的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关系。

(4)逻辑错误:

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例如:守株待兔);(1)头伏萝卜末伏菜,中伏养麦熟得快。

(2)涝了伏头旱伏尾。

(3)小暑风不动,霜冻来得迟。

(4)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

(5)夏至利东风,半月水来冲。

(6)白露天气哺,谷子如白银。

(7)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8)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9)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10)蚂蚁垒窝要下雨。

(11)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12)腊梅花向下开,大风卷雪登门来。

(13)燕低飞,披蓑衣。;日常生活中,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运用十分广泛:

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蚂蚁搬家、大雨哗哗;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格言、谚语就是用它概括出来的。

在科研工作中,也常常用到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如,物理学中的热胀冷缩、万有引力等定律的最初的假定,医学中针灸疗法的发现,数学中歌德巴赫的猜想的提出等等,都是直接运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果。;1、中国民间的许多谚语,如“瑞雪兆丰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鸟低飞,披蓑衣”等,都是根据生活中重复的事例总结出来的。“瑞雪兆丰年”这个结论通过()

①完全归纳推理得出②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③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得出④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得出

A.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②④;2、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据此可知,下列属于归纳推理的是()

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②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③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A.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②④;思考:科学家的推断用的是归纳推理,其结论的可靠程度如何?;①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②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②考察和列举的对象越多,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察的对象越多,遗漏反例的可能性越小。

③考察的范围越广,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察范围越广,遗漏反例的可能性就越小。;①求同法——异中求同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②求异法——同中求异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③共变法——除不变求量变

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④求同求异并用法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