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学期第八单元16.2念奴娇+过洞庭.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学期第八单元16.2念奴娇+过洞庭.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念奴娇过洞庭》【南宋】张孝祥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洞庭湖说起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词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huì】,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

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正确读音尽挹?yì澄澈chéngchè??细斟zhēn?萧骚sāo玉鉴琼田qióng?

学习任务1:尝试批注阅读,从诗词意象、写作手法、表达情感、巧妙用词、个人体悟等角度,基于文本批注。【每人批注不少于5处】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批注示例1:“着我扁舟一叶”,在“玉鉴琼田三万顷”的广远背景之下,诗人就似一叶扁舟,必然让词人,生发一种渺小的压迫感、孤独感。再联系注释,此时词人罢官北归,自然心境不太好。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批注示例2:“洞庭”“中秋,先点明地点和时间,而”素月分辉“,又说明是月夜,这样的景色,自然让词人悠然自得,满心有妙。但是,在这样的美景下,词人本该只有愉悦,但是回看自身,后文即交代“短发萧骚襟袖冷”,可见词人自身凄凉、落魄,两相对比,夜晚月色美景,更衬托哀情。

批注示例1:“岭海经年”与“肝肺皆冰雪”,在岭外一年左右的官场生活,诗人越发感到自身品节的高贵,“肝肺皆冰雪”即是写照。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批注示例2:“着我扁舟一叶”有着词人的孤独、压迫、渺小之感,“短发萧骚襟袖冷”更见词人的落魄、凄凉。但是词人也在寻找一种解脱,“万象为宾客”,即可见,词人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解脱,与自然融合,超越世俗的荣辱得失。这样,他才能让内心得到解脱、得到生存的答案。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批注示例3: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在当时的情形下,本该痛苦、难过、悲伤,但是词人却以”稳泛沧浪空阔“,来随之对比,就透露着词人胸怀的博大、不俗的气度,也透露着想到当看淡荣辱得失而实现自我救赎的可能。

资料链接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职。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著名词篇。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文《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

学习任务2:探究:张词和苏轼《赤壁赋》的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

相同:(1)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有自由飘逸之感。(2)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面对美景有“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受,二者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

不同点:(1)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小人的不屑;(2)而苏轼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

学习任务3:探析诗词中的扁舟意象,子任务如下:(1)整理诗词中有关扁舟的诗词;(2)扁舟有怎样的含义;(3)扁舟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情怀;(4)扁舟在诗词中又怎样运用。

呈现学习成果:有关扁舟的诗句整理:1.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