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pptx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建立;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经济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历史原因: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

思想原因: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极端民族主义成为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的内在动力

军事原因: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其他原因: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以及苏联的避战自保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大战的爆发;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含义:“法西斯”一词起源于古罗马,原义为“束棒”是权力和威信的象征。后来,奉行独裁统治的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把它用来作为该党的标志。因此,现在的法西斯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它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国、意大利

原因: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

形成: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合法选举),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最终将其吞并。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至此,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知识扩展:罗斯福新政;(1)相同点

①德国、日本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

②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存在着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的势力。

③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上台以维护其利益。

(2)不同点

①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的法西斯专政;日本则是依靠现在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

②德国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增强势???,在1932年大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对内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3.英法绥靖政策;3.绥靖政策;【课堂探究】英法等国为什么会实行绥靖政策?;原因: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德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苏联与英法不能结盟,转而寻求避战自保,答应与德国改善关系。

形成:1939年8月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影响:对苏联来说是争取了对苏联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赢得了一定的时间,为后期作战奠定基础;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暂时避免两线作战的缓兵之计;侵犯小国利益,损害社会主义国家威信。;5.美国的中立政策;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①中国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东方开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打破其称霸世界的狂妄计划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②中国抗战迫使日本放弃“北进”苏联的图谋,为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创造了条件。

③中国抗战迟滞了日本“南进”的步伐,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成为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迅速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中国抗战为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确保反法西斯战争全胜奠定了基础。

⑤中国抗战成为亚洲国家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和旗帜。中国不仅在本土牵制住了日本陆军主力和海空军力,还派遣远征军支援盟军作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攻苏联是纳粹德国的既定国策和“先大陆后海洋”扩张计划的重要一步,希特勒在争取“逼和”英国的同时,从1940年8月起向东欧地区调兵,并先后把匈、罗、保和斯洛伐克拉进法西斯侵略集团,为侵略苏联铺垫道路。1941年6月22日德国动用550万兵力、3000架飞机和4300辆坦克,发动全面进攻,11月15日,德军扑向莫斯科,(苏军)于12月6日发起猛烈反击,重创德军38个师,取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苏联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王斯德《世界通史》;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从而使日本在过长的战线上无法与美国长期作战,为失败埋下祸根。

对美国:先是重大损失,但也促使美国参战,使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对整个战局: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