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17份)-人教课标版8.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17份)-人教课标版8.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考点链接

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古代抒情散文。为抒写内心的真实情感,作者运用了多种句式和丰富的词语典故,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这些句子,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这就要具备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是指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翻译”是指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文中”是指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文言文断句

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形式:

()主观题,给出选文中或选文外的一段文字,让考生根据自己的语意理解,用“”标出停顿;

()客观题,题目提供四个选项,要求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一、文言文翻译方法

.总原则: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的方法——落实“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如: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什么兄长弟弟。

()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删——删略。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用虚词,便可删略。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

()补——补充。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整地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

()调——调整。古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翻译时就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律做些调整。如: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二、文言文断句方法

.找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名词、代词一般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大致断出句读。如: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

以上加点词均为名词、代词,这些词的前面或后面根据语意都需要做断句处理。

.看虚词,找位置

()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如上文中“召项庄谓曰”中的“曰”。

()句首发语词: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然则、或、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他的:以、于、为、则、而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辨句式,定断句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般不能拆开。如:

判断句式

“……者……也”“为”“乃”“则”“即”等

反问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

被动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

固定结构

“如……何”“无乃……乎”“可得……欤”等

(·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档评论(0)

134****4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