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新人教版.pptVIP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新人教版.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在线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通过五个地名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原文注释诗歌理解江南逢李龟年①岐王②宅里寻常见,崔九③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歌理解【注释】1.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2.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3.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诗歌理解【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见到(您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眼下正是江南风景极好之时,在这落花时节又与您相逢。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名作。作者·背景诗歌理解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接触的情境而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友人相逢在落花时节,落花时节还暗指唐朝由盛而衰。诗歌理解主旨点拨此诗通过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用美景反衬年迈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慨叹以及人生的飘零之感。诗歌赏析诗歌鉴赏全诗仅仅四句,前两句写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后两句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乐师与一位老诗人在颠沛流离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一幅反映时代沧桑的典型图画。诗歌赏析名句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如同即景书事,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词,更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诗歌赏析(中考·预测)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完成练习。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在线比喻国运衰微,盛世不再,人生落魄。对人世沧桑、身世飘零、盛世不再的深沉的感慨。原文注释诗歌理解行军九日①思长安故园强②欲登高③去,无人送酒来。遥怜④故园菊,应傍⑤战场开。诗歌理解【注释】1.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2.强:勉强。3.登高:古人有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的风俗。4.怜:怜惜。5.傍:靠近。诗歌理解【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在远方思念、怜惜故园的菊花,(那菊花)应该在靠近战场的地方开放着。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属湖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其作品的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作者·背景诗歌理解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诗人于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诗歌理解主旨点拨此诗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表现的不是一般节日的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诗歌赏析诗歌鉴赏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写作时间;“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景况。第二句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第三句写诗人想到了故园长安。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寄托到了“故园菊”上,表现了深切的思乡之情。诗歌赏析名句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个“遥”字渲染了诗人和故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75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