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共20张PPT).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共20张PPT).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江平原—曾称为“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进行大规模开垦,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现在国家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

三江平原是东北平原组成部分之一,又称三江低地。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面积10.3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

三江平原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属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

夏秋多雨;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河网密集;

地下水位高;

沼泽广布

土质黏重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文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1)夏秋两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4)土质粘重,且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

易下渗,地下水位高。

(5)河网密布,有的河流有秋末初春有凌汛现

象,容易形成洪水泛滥。

从气温、地形、降水、下渗、水文等角度分析

【资料分析】

1.与长江中下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相比,

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地多人少—可提供的余粮多

土地平坦—使用大型机械条件好,机械化水

平高

宜农荒地多—开发潜力大

土壤肥沃

【资料分析】

地势平坦广阔,利于机械化使用

地势平坦广阔,利于机械化使用

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自然

条件?为什么?

需要重点改造沼泽湿地。

【资料分析】

原因是沼泽分布广泛,三江平原开发之

前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又不能直接作为耕

地使用。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池,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世界上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

按世界《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碳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小于6米的海域地带.

湿地的定义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资料分析】

1.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三江平原

湿地变良田,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水旱灾害增多,风蚀、盐碱化日益严重,动植物种类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过度地开荒也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已由原来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湿地面积缩小,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临着日益贫瘠的危胁。这一切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9年中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同时2002年三江平原又被世界湿地公约组织列入世界公约名录总之,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中可看出那里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气候条件恶化,早涝灾害增加,风害加重,水土流失严重,珍稀动植物减少。由于开发失当,造成资源浪费,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环境,因此停止开发北大荒。

2.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因为洞庭湖也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它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围湖造田”后使洞庭湖不断淤积,湖面缩小,调蓄洪水的作用大为减弱,使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因此,洞庭湖地区实行“退田还湖”恢复千倾洞庭湖的昔日风貌,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

3.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境

内。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

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1.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统计

项目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森林覆

盖率%

气温年

较差℃

年降

水量mm

河流含

沙量%

人口

(万人)

1970年

4

18

33

430

1.5

30

1980年

4.4

10

38

370

4.5

35

(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

耕地增加了_____%,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____%。根据表

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__________。相

差了_____%。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23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员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7日上传了安全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