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武帝认同了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的主张,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百家争鸣

儒家

孔子(春秋)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奴隶主家庭:政治主张:(1)提出“仁”与“礼”的学说;(2)主张德治;(3)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礼”就是周礼,包括祭祀之礼,父兄之礼,君臣之礼等。对鬼神敬而远之,相信鬼神存在,但从不谈论它。)

教育方面:(1)开创私人讲学之风;(2)主张有教无类;(教育不分贵贱)(3)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影响: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整理的典籍有“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孟子(战国):(1)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3)提出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的基础)(4)提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战国):(1)强调“天行有常”(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唯物论);(2)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3)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4)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5)提出人之初,性本恶。

道家:

老子(春秋)主张:(1)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庄子:(1)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2)追求逍遥;

老子和庄子都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等。

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1)将“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2)主张加强君主集权(集权观);(3)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治观);(4)主张事异则备变。(改革观)

墨家:(学术团体纪律严密,有刻苦俭朴的精神,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墨子(战国):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

第二课:汉代儒学(糅和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形成新儒学,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秦朝:“焚书坑儒”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影响:它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汉朝:罢黜百家、太学

原因:为实现文化的一统,促进政治的“一统”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内容:汉武帝认可了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的主张,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影响:积极(1)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2)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太学的出现:影响:(1)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进一步推动会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明清时:八股取士)

科举制的特点:(1)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2)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第三课:宋明理学

理学的创立:

背景:(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2)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创立:北宋时期,以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节、义(儒家的传统道德)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

张载开创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成熟: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表现:理气方面:认为理气相互依存,但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理离不开气。

修养方面: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心学——理学的发展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陆九渊:(南宋)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本心即天理);“本心体悟”。

王守仁:(明代)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强调“知行合一”。

第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宋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