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pdf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丙型肝炎曾经被称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

型肝炎(PT-NANB)。病毒颗粒呈球形,有包膜,直径约55~65nm。基因组为单正链线状RNA,

长度约为9.5kb。基因组由5端非编码区(5UTR)、编码区和3端非编码区(3UTR)组成。5

端非编码区是HCV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序列,是设计诊断用PCR引用的首选部位。编码区仅含

一个长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个大份子的多聚蛋白前体。该前体蛋白在病毒蛋白酶和

宿主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切割产生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病毒的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

白C和包膜蛋白E1、E2。非结构蛋白包括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对于3

端非编码区的功能尚不清晰,可能与病毒复制有一定关系。

根据HCVNS5区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可将HCV分为6个基因型,11个亚型,即1a、1b、

1c、2a、2b、2c、3a、3b、4a、5a、6a。其中,欧美流行株多为1a、1b、2a、2b和3a;中东地

区以4a为主;亚洲包括我国以1b、2a和2b亚型较为多见。

1989年,美国学者Choo等应用了份子克隆技术在实验室感染PT-NANB的黑猩猩血浆中首

次获得了病毒的cDNA克隆,测定了约70%的HCV基因序列,并利用这些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为

抗原,检测到PT-NANB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此后,又获得了来自PT-NANB患者血清的病

毒全基因组序列,从而确定了PT-NANB的病原体,并将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1991年,国际命

名委员会将其归类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

主要传染源为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HCV携带者。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有更重要的传染

源意义。

传播途径主要为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此外,亦可通过非输血隐性途径的弱小创伤、性接触、

家庭密切接触及母婴接触进行传播。

人群对HCV普遍易感染,同性恋、静脉注射者及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为高危人群。

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RNA。通常,潜伏期为2~26周,平

均50d;输血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短,约为7~33d,平均19d。浮现临床症状时,仅50%~70%患者

的抗―HCV阳性,3个月后约90%患者的抗―HCV阳转。

目前,尚未见有HCV对人体准确感染剂量的报导。HCV的感染主要与暴露途径和感染方式

感染引起的临床过程轻重不一,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者无症状携带。HCV

感染极易慢性化,40%~50%的丙肝患者的可转变成慢性肝炎,部份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肝

癌患者血中抗―HCV阳性率高。

目前认为,HCV的致病机制与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和免疫病理损伤有关。实验证明,丙型

肝炎患者血清HCV-RNA的含量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的水平呈正相关,提示HCV的复制与肝细胞

损伤有关,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能直接损伤肝细胞。异常的细胞免疫反应是HCV另一重要的致

病机制。

HCV感染后不能诱导有效的免疫保护反应。实验感染的黑猩猩恢复后,在用同一种病毒株

攻击黑猩猩,黑猩猩几乎无力保护。

HCV的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C和胞膜蛋白E1及E2。其中,胞膜蛋白E1和E2是两种高

度糖基化的蛋白。编码这两种蛋白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胞膜蛋白的抗原性发生快速变

异。这种变异引起的免疫逃逸作用是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而感染易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也

是HCV疫苗研制的一大障碍。

HCV对理化因素反抗力不强,对氯仿、甲醛、乙醚、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敏感,加热100℃

5min、紫外线照射、甲醛(1:6000)、20%次氯酸等均可使之灭活。血液或者血制品经60℃处

理30h可使HCV的传染性消失。

对丙型肝炎尚缺乏特效药,已证明IFN-α对早期HCV有较高效率。目前,HCV感染的首选

治疗方案是IFN-α和利巴韦林(RBV)联合治疗。

HCV对氯仿、甲醛、乙醚、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敏感,甲醛(1:6000)、20%次氯酸等也

均可使之灭活。

HCV对理化因素反抗力不强,加热100℃5min、紫外线照射等均可使之灭活。血液或者血

制品经60℃处理30h后,HCV的传染性消失。

普通,病毒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