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标中的课程理念.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语文课标中的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

要求,提出了以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科实践、语文学

业质量为体系的课程规划。一线教师如何准确理解和运用课程理念成为当

务之急,课程理念需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几个

方面来理解,结合已有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经验,在教学现场进行实践

创新,落实学习任务群的规划和设计;对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研究,提升个

人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的课

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一线教师作为课标精神落地的“最后一公

里”的“领跑者”,往往表现得极度冷静,有时就像惰性气体,这是因为

课标的精神需要理解,更需要运用,把课标应用到教学实际中,需要长时

间的持续努力。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面前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挑战,

一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为了自己的专业尊严和职业幸福。

面对新的课标,教师不应随波逐流地“慌不择路”,也不应本领恐慌

地“默默抵抗”,而应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教师在教学上的细微改

变,学生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1.新版与旧版对比

运用的前提是研究,系统看待2001年版、2011年版和2022年版的

课标,把三个版本的课标进行比对,就会发现共同的部分,这一共同部分

就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所在。这个工作需要一线教师自己来完成。进行比对

的过程就是在探究本质,等比对结束了,对课标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2.理论与实践对比

一线教师缺少理论积淀,缺乏研究思维,这是事实;一线教师具备实

践经验,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事实。但是,二者的多与寡不能互相冲

抵。理论是灯塔,能够知道前进的方向;实践是双脚,能够带我们去想去

的地方,二者缺一不可。

一线教师不能轻视理论,也不能过于重视实践经验。理论不切实际,

有时候是理论本身的问题,有时候是理论没有被实践者恰当运用。实践经

验是很宝贵的,但是,也要看它是否经过提炼。未经提炼的经验,就像是

散落在矿石中的贵金属,价值是有的,但也是有限的。

课标是个“中间物”,是理论的具体化,能对实践进行指引。课标是

对本学科课程的构思,是对实践场域的想象,就像根据教育理念绘制的课

程蓝图,需要教学的施工者把它变成“高楼大厦”。

3.经验与要求对比

课程理念的落地,既要尊重经验,又要超越经验,我特别担心的是一

言以蔽之的“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

路”······一线教师会因此放弃自己的主张和权利,也会因此失去

在课程改革中的“话语权”。话语是一种表达方式,是思想的再现,把自

己的想法、做法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对自己专业的尊重。

一线教师对课标的解读就是用课堂教学的行为诠释课程理念,这是一

线教师的先天优势,也是主责主业。我多年尝试单元整体教学(包括整本

书教学),都是在暗中摸索,一直期盼能够有一个大的环境,在改革的洪

流之中也许会更容易一些。现在终于等到了,先是有了新教材,现在有了

新课标,后面可能还会修订教材,再有新教材。这一切的“新”是我多年

期盼的,我现在愿意全力投入其中,在新时代留下思考和实践的印记。

课标是时代的选择,也是集体的智慧,是对新时代育人目标的路径选

择。课标就像铁轨,教科书就像列车,教师是驾驶列车在铁轨上运行的人,

学生是跟着教师学习驾驶技术的学员。教师的驾驶技术是关键一环,所以,

教师需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

1.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聚焦在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了从“学科”到“学生”

的转向,是多年从“教学科”到“用学科教学生”的实践探索成果被认同

的体现。

从知识时代走向素养时代,目标从“双基”到“三维”到“核心素

养”,分久必合的规律,说明了从分化到综合的重要性。把细分的部分弄

清楚了,就有必要综合起来。素养是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

从知识到素养,就是从学科知识到人的发展,是在“实用主义”“建构主

义”“人本主义”等理论的多年作用下才达成的共识。在这个时代,知识、

能力与素养互为基础,相互作用。

语文学科本身没有核心素养,因为素养是人身上的,是在复杂情境中

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是动态的。核心素养不是附着在学科上,而是学科

对学生发展的独特的价值。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是以语言文字运用水平

为表现的文化自信和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

文档评论(0)

199****27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