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腹诊总结.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论腹诊总结

腹诊方法:腹诊时,让患者排空二便后仰卧于床上,两手放在身

体两侧,头部垫起,大致与身体呈一平面,袒露胸腹,全身放松,体

态自然。待情绪安定后,先观察患者腹外有无异常变化,然后,用触、

摸、按(见切诊)三种方法,自上而下,先左后右,由轻到重按切腹部。

腹诊的内容在《内经》、《难经》中就有许多记载,至《伤寒杂

病论》,腹诊内容大为丰富,且与辨证论治密切结合,在中医腹诊史

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中《伤寒论》398条条文有114条

论及腹诊,《金匮要略》25篇,有近一半的篇章中论及腹诊。

仲景腹诊中多次提到的腹满、腹胀等腹候,除了可以是患者的自

觉症状外,客观体征上是指腹部的膨胀及皮肉(腹壁)的鼓张,即张

力。腹部按压时可感到抵抗增强。腹壁的紧张度、腹腔充实感。

涉及原文

一、按胸胁

胸为胸廓之前面,胁为胸廓侧面腋下之部

分。

胸胁苦满(含:胁下满、胁下硬满、胁下

痞硬、胸满胁痛等等):

腹证出现胸胁苦满征,是使用柴胡剂的指

征。如: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

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

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

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

与小柴胡汤。”

胁下痞:胁下扪及痞块,固定不移。可能

是腹腔肿瘤。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

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按心下

心下痞:心下痞是指病人自觉剑突下非胀

非痛,满闷不适,医者按之不痛或有轻微之疼

痛感。

心下痞分为两种,一为心下痞软(濡),

一为心下痞硬。

心下痞濡者,心下按之濡软无抵抗,多见

于三黄泻心汤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等。如: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

黄连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

主之。”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

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

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心下痞硬者,为上腹部扁平而按之腹肌较

为紧张,疼痛不明显,腹肌无底力和弹性者为

人参证。多见于使用含有人参的方剂。如: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

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甘草泻心汤主之。”

其中解释心下痞硬是下之后,胃中空虚,

客气上逆所致,为使用人参的指征。论中别处

也云:“阳微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

“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

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

之。”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

主之。”

《外台》云大半夏汤:“治呕,心下痞硬

者。”

“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

枝人参汤主之。”

2心下软痛:心下常规手法按之腹肌柔软,

但在冲击性触诊时,剑突下压痛明显,同时可

出现剑突下腹肌的紧张收缩,咽喉多见充血,

病人多觉胸骨后窒闷,呼吸不畅,此为栀子证。

3心下硬痛:

心下按之腹肌紧张,触痛明显。(泻心汤

的痞也会有压痛,但不明显)

小陷胸汤证: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

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大柴胡汤证: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

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

宜大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

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

文档评论(0)

186****22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