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病的中医辩证治疗及用药.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肝脾病的中医辩证治疗及用药

1肝胆疾病治法

1.1舒(疏)肝

即增强肝的疏泄功能,包括理气、解郁、活血等治法,常用于气

滞血瘀的病症。

肝郁证,肝功能一时障碍,发病较急,症状迁延,时作时止,腹

胀腹满,胁肋胀痛,睾丸胀痛,瘤胃臌气,肠痉挛等。药如当归、芍

药、郁金、金铃子、香附、川芎、枳实、木香、青皮、陈皮、槟榔。

方如《逍遥散》、《桔皮散》、《越鞠丸》、《四逆散》、《柴胡疏

肝散》。不宜久服,中病即止。以散剂为好,不宜久煎。

1.2清肝

清除肝的热象。

肝热证,发病急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有热象而不太盛或热象盛而

体虚不宜重剂者,肝热由阴虚所致。药如丹皮、栀子、夏枯草、青蒿、

黄芩等。方如《丹栀逍遥散》、《夏枯草膏》、《青蒿鳖甲汤》。应

和滋阴养血药配合,煎剂为好,但不宜久煎,久服。

1.3泻肝

即清泻肝火,和清肝法相似,但为重剂。

肝火炽盛证,发病急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目赤肿痛、眩晕、耳鸣、

带下(子宫内膜炎)、阳萎、遗精、早泄等由肝热引起的症状。药如龙胆

草、大黄、黄连、黄芩、黄柏、青黛等。方如《龙胆泻肝丸》、《左

金丸》。只能暂用,煎剂为好。

1.4柔肝

肝本身阴血虚不能濡养筋而呈现亢进紧张,使之柔缓的治疗方法。

素体阴虚,或失血、失精,发病缓,时作时止,疼痛、拘急痉挛、

振颤为主证。药如芍药、甘草、当归身、山萸肉。方如《当归芍药

散》、《芍药甘草汤》、《一贯煎》。宜配合健脾和胃之品,否则易

出现腹满、纳减。疗效缓,亦有方有守,煎剂为好。

1.5平肝

肝功能亢进或紧张状态时,强制使其安静的方法,和上三法不同。

肝胆旺证,素体阴虚、失血、失精者,以惊痫、抽搐,或烦躁不

安,不能自己为主证。药如天麻、钩藤、僵蚕、全蝎、羚羊角、草决

明等。方如《天麻钩藤饮》、《羚羊角散》。平肝法仅治其标。如阴

虚肝旺配合养阴法;气虚肝旺配合益气法;热盛肝旺配合清热法。镇肝为

平肝之重剂,选用金石重镇之品。

1.6养肝

滋养,肝阴不足者以补充肝阴,和柔肝相似,但性质不同。

肝阴虚、肾阴虚证。发病缓、缠绵难愈,热性病后期,头晕、耳

鸣、视力减退。药如黄精、何首乌、山萸肉、五味子、酸枣仁、阿胶

等。方如《当芍地黄汤》、《四物汤》、《胶艾汤》。

1.7清胆

清除胆热。

胆湿热证,湿热偏盛、阳黄,烦躁不能自已,失眠,眩晕,口苦,

呕吐。药如茵陈、青蒿、栀子、大黄、芒硝、龙胆草、青黛等。方如

《茵陈蒿汤》、《蒿芩清胆汤》。中病则止,不宜久服。

1.8温胆

激发或旺盛胆的功能。

肝胆不和,痰热内扰而惊悸不宁、癫痫,呕吐、呃逆,无明显气

虚,亦无明显实热。半夏、陈皮、南星、菖蒲、远志等。方如《二陈

汤》、《温胆汤》。久服宜配合益气养阴药。生半夏、生南星有毒,

须炮制。

1.9疏风

即疏通肌表,使气血运行正常,祛除风邪的方法。和疏肝相似,

但疏肝作用在肝、在里,疏风作用在表与四肢。

有肝风内动和风证特点者。全身关节痛、麻木、运动障碍、口眼

歪斜;外感风寒,发热、身痛、鼻流清涕;荨麻疹、风疹、皮疹而搔痒者。

药如荆芥穗、防风、羌活、川芎、细辛、白芷、辛荑、苍耳子等。方

如《九味羌活汤》、《辛荑散》、《荆防败毒散》。中病则止,以散

剂为宜。

2脾胃疾病治法

2.1健脾

即增强脾胃的功能。

用于脾胃气虚,发病缓,病程长;急性病恢复期,需调理脾胃功能。

常用药物如党参、白术、茯苓、生姜……,常用方如《四君子汤》、

《扶脾散》、《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

疗效缓慢,应有方有守。典型脾气虚而用此法进展不大者,须考虑肝、

肾病。

2.2滋脾

滋补、滋养,即滋补脾在运化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

脾运化功能失职,同时伴有阴虚证者,长期低热、失血、失精、

热病脾胃症状明显者、阴虚便秘。常用药物如沙参、玉竹、麦冬、生

地、扁豆、山药、天花粉、火麻仁……,常用方《益胃汤》、《沙参麦

冬饮》、《脾约麻仁丸》等。在运用上要适当加入补气、行气、消食

药,否则出现腹满、便溏、纳减。

2.3温脾

温指温脾阳,即激发脾的运化功能。

脾阳虚证,或素体阳虚、吐泻腹痛、脾气虚用健脾法进展不大。

常用药物如附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