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被动句.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一、要解决的主要問題何爲“被動”?何爲“被動句式”?漢語的被動句從古至今有什麽異同?古代漢語的被動句式有哪幾種?都是怎樣構成的?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被”字被動句式是怎樣發展來的?二、被動與被動句式所謂被動,是指主語和謂語動詞之間的關係是被動關係,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爲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例如:鍥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魯酒薄而邯鄲圍。(《莊子·胠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chǐ,刳腸,裂腹),子胥靡(爛於江中)。(《莊子·胠篋》)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韓非子·五蠹》)最後一句更加明顯,兩個“兔”都是受事者,但一個作賓語,一個作主語。上述被動表示法並沒有使用專門的被動詞,主語的被動性質只能從意思上去理解,這種被動句稱爲“意念被動句”,也叫做“無標誌的被動句”。現代漢語中也有,如:新教學樓終於建好了。論文寫完了。老虎打死了。被動句式:從句子結構本身就能看出主語被動性質的句式叫“被動句式”。漢語的被動句式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只是當時還沒有現代普遍。古代漢語最常見的被動句式有“於”字式、“爲”字式、“見”字式、“被”字式等。現代漢語中最典型的被動句式是“被”字式,如:老虎被武松打死了。敵人被我們消滅了。現代漢語中也有其他形式的被動句,如:我教你吓了一跳。我給你騙了。我們讓對手(給)打敗了。除此之外,現代漢語書面語中也還可以使用“爲”字式。三、古代漢語中的被動句從產生時間的先後順序來看,古代漢語最常見的被動句式有“於”字式、“爲”字式、“見”字式、“被”字式等。據唐鈺明(1985)的研究,漢語被動式起源於商代,且早期只有“於”字式。春秋開始,在“於”字式之後相繼出現了“爲”字式和“見”字式,戰國後期才出現“被”字式。這幾種單一式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就出現了綜合式,如“爲……於”、“見……於”、“爲……見”以及漢代最常見的“爲……所”式等。3.1“於”字句“於”最初是表提攜義的動詞,甲骨文時代它已經虛化出介詞,且功能非常多,可以引介對象、處所、起點等,於是就在這麼活躍的基礎上產生出引介行爲動作的施事者的用法,即表示被動。如: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64章)“於”字被動式是先秦最常見的被動句式,也是出現最早的被動句式,它的構成方式是在謂語中心語(都是及物動詞)之後加“於”,“於”字之後再接主動者。如:郤克傷於矢。(左成2)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孫子兵法·行軍篇)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孟滕上)如是者謂之壅於言,壅於言者制於臣矣。(《韓非子·南面》)閔王毀於五國,桓公劫於魯莊。(《荀子·王制》)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論語·公冶長》)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於人。(《荀子·榮辱》)人之情,寧朝人乎,寧朝於人乎?(戰國策·趙策)人主之患在於信人。信人,則制於人。(韓非子·備內)漢代,“於”字句仍比較常見,如:是故聖人法天順情,不拘於俗,不誘於人。(《淮南子·精神訓》)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前不遇於魯,後不遇於齊,無以異也。(《論衡·非韓篇》)然而兵破於陳涉,地奪於劉氏者,何也?(《漢書·賈山列傳》)漢代以後,這種被動句逐漸少見。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中認爲上述“於”字式就是被動句式,但是在《漢語語法史》中,他改變了他的看法,認爲這種形式不是被動句式,因爲他認爲這種形式跟用“於”表示的處所式沒有分別,只是借用處所狀語來引進施事者,如:鶴鳴于九皋,聲聞於天。(詩經·小雅·鶴鳴)東敗於齊,長子死焉。(孟梁上)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孟告下)但是我們認爲這裏的“於”字式仍然是被動句式,原因在於,在這種被動句中,“於”是介詞,本身並不能表示被動,而是動詞已經表示了被動的意義,“於”的作用只是引入行爲動作的主動者,由於它引入了主動者,全句的被動含義更加明顯了。現代漢語中“被”與施事者在動詞之前,而“於”與施事者在動詞之後,古今詞序不同。3.2“爲”字句《說文·爪部》:“(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但古文中未見“爲”有此義,最早見到的“爲”爲動詞,春秋時期已經虛化出介詞,可以引介對象、處所、方式等,爲引進主動者、表被動奠定了基礎。“爲”字被動句產生於春秋時期,戰國末期發展成爲“爲……所”式,漢以後是它的繁榮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