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统编)】诗词五首(一).pptxVIP

初二【语文(统编)】诗词五首(一).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五首(一)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周若卉学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课前任务借助教材注释或工具书,尝试读懂诗歌的内容。阅读《饮酒(其五)》和《春望》,发挥联想和想象,说一说你在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把你所理解的诗人形象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知人论世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主要生活在东晋时期,经历了南朝宋代替东晋兴起的王朝更迭。为生计着想,他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但总是感到自己的天性与官场格格不入。知人论世终于在41岁这一年,陶渊明决心弃官归隐,躬耕田园。日子虽然过得辛苦而清贫,但是他终于找回了心灵的平静与淡泊。知人论世关于《饮酒》组诗以《饮酒》为题的,实际上有一组诗,共20首,教材选入的是第五首。这组诗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借酒为题,抒写胸臆,挥洒性情,写自己对世事人生的感慨。理解内容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尔:如此,这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理解内容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理解内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真意,是一个深刻的领悟:找回了自己的本真,遵照本性去生活,便获得了真正的幸福和平静。咬文嚼字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咬文嚼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境与意会,全无机心,真淳天然。把握形象诗歌表达了陶渊明对隐逸生活的衷心喜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恬淡高雅的隐士形象。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知人论世安史之乱爆发于天宝十四年末,安禄山率领着彪悍的胡兵发动叛乱,次年五月,攻破长安的门户潼关,很快长安失守,唐玄宗仓皇逃向四川。知人论世杜甫把妻儿安置在鄜州;听闻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便前往投奔朝廷,途中被贼兵押解到了长安。安禄山纵容手下在长安大肆烧杀抢掠,长安城满目疮痍。这首《春望》,就是诗人在长安时所写,当时正是阳春三月。理解内容诗歌标题为《春望》,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在公元757年春天的长安,望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理解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这一联对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理解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嫁接到花与鸟的身上,似乎花与鸟也会因感时而溅泪,因离别而惊心。理解内容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担忧和牵挂着家小。理解内容浑:简直。不胜簪: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的悲痛所致。把握形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三重悲剧家个人小结采菊见南山,心远人境归本性;踏春望颓垣,痛悼家国搔白头。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饮酒(其五)》《春望》。2.为两首诗分别选择适当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诵并录音,与同学交流分享。

文档评论(0)

135****75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