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0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7-17定稿.doc

高中数学:0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7-17定稿.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届湖南省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设计

第PAGE4页共8页

第二届湖南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教学设计表

株洲市(州)组别:高中科目:数学

教学设计标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内容,是一节概念教学新授课。从知识上说,是学生利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几何性质的又一次升华;从方法上说,它为学生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所以,本课题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数学方法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一堂概念教学新授课,难度有点大。学生已经学习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圆的方程方法,已经具备了知识迁移与类比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椭圆的定义教学,掌握椭圆的定义,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与数学建模能力。

2.从实验出发,通过椭圆定义的探究,经历椭圆几何条件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特殊到一般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感知类比、迁移的思维能力。

3.通过推导椭圆的方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椭圆方程的化简及推导。

五、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启发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用PPT展示生活中熟悉常见的椭圆图形,让同学们从感性上认识这些图形,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的源泉在于生活,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实验探究,形成概念

1、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没有弹性),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版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什么?(回顾圆定义)

2、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将固定点分开变成两个,绳子两端固定在这两个定点上,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学生活动:拿出事先准备的学具,动手合作操作,画出椭圆。教师活动:用教具画椭圆。

3、在这一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4、你能自己归纳椭圆的定义吗?

活动: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定义,给出椭圆定义,并引导学生注意对关键条件的把握。

M

M

F1

F2

为什么常数要大于呢?(学生观察分析三种情况)

[〖设计意图〗在“做”中学,通过画椭圆的实验操作,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积累感性经验。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动画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规律,为学生对椭圆定义的认识更深刻和透彻。

合作探究,深化概念

问题1:同学们能够自己归纳总结椭圆的定义吗?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问题2:若,画出的轨迹是什么?若,轨迹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了?

形成结论:

(1)若,轨迹为椭圆

(2)若,轨迹为这条线段

(3)若,轨迹不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椭圆的定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学中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的严谨性。

问题3:如图: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得到的截口曲线是椭圆,你能证明吗?

探究:利用丹德林双球模型证明。

〖设计意图〗从纯几何角度出发,通过丹德林双球模型利用椭圆定义进行巧妙证明。做到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加强概念的理解以及数学史的研究。

(四)师生互动,推导方程

回顾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坐标法。

(1)、建系设点:思考:观察椭圆的形状,怎样建立坐标系才能使椭圆的方程简单?(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建系)

(2)、写出点集:根据椭圆定义,写出椭圆上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

(3)、列出方程:坐标代入;

(4)、化简:如何化简两个根式之和的等式?(重点突破)

假设1:学生直接平方

对策1:引导学生感到困难,算不下去,出现困惑,尽管直接平方后,两个根式化简为只有一个根式,可是根式里面的式子结构非常复杂,会出现4次方,计算量大。老师引导学生移项后平方。

假设2:学生直接提出将一个根式移到另一边

对策2:顺着学生思路走,在化简方程: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利用两次平方,将无理式化为有理式,但过程较为复杂。

两边同除以

则: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根式式子的化简,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思考:椭圆方程的推导,还有其他方法吗?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引导学生进行教材上不同的三种推导方法。(课后思考)

链接:①分子有理化

②类比等差中项设法:成等差数列

方法一:用等差中项法:

①2-②2得即

将其代入=2\*GB3②得

链接: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方法二:用三角换元法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