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优质课公开课1.4 怜悯是人的天性 课件.pdf

高中语文新教材优质课公开课1.4 怜悯是人的天性 课件.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怜悯是人的天性

卢梭

导入:

ß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

在枷锁之中。

ß——卢梭

走进作者

ß卢梭,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

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

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

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

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

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

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

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

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名人评价

ß歌德说:“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ß罗伯斯庇尔说:“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先驱。”

内容链接

ß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

和基础》,在性质上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

起因基础,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

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而在思想体系上,其可视为《社会契约论》

的基础和绪论。在第一部分中,卢梭进行了

一个自然人的假设,认为自然的最初的人是

感知优先于理性的,自爱之心与对他人的怜

悯之心都是人天生就有的,其观点体现了性

善论的哲学思想。

梳理内容,把握结构

ß全文五个自然段,请大声朗读文本并概括

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ß要求:

ß1、标画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ß2、能够概括内容的句子。

读一读,记一记

ß捐弃野蛮秉性纯粹

ß嗜血成性感同身受汲汲

ß厮拼摒弃精辟

梳理内容,把握结构

ß合作交流

ß1.在人的自然状态中,没有善恶,除非从生理意义理解,最不反

抗天性的冲动的人称为最有美德的人,并来衡量和评判。

ß2.批驳霍布斯的观点,人天生是恶人,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怜悯心是我们最应具备的禀性。

ß3.怜悯心的产生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运动。

ß4.论述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也是由怜悯心派生的,并且怜悯心

作为自然状态在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ß5.明确观点,怜悯心是一种自然感情,缓和自爱心,从而有助于

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理清思路

ß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本文的论证思

路。

ß文章首先对人的自然状态做了说明,目的

是引向对自然状态的理解和思考。

ß然后对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观念进行驳斥,

从而提出论点,怜悯心是人具备的本性。

ß接着阐释怜悯心是什么,怜悯心是一切美

德的基础

ß最后得出结论,并指出重要意义

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其作用

ß为了从根本上论证“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观点的合理

性,作者首先对人的自然状态作了说明。在自然状态下,

似乎善和恶的定义都不存在,也无所谓邪恶或者美德,

除非从生理意义上有害或者有益的层面去理解这些词;

而在这种情形下,最顺从自然冲动的人就是最有道德的

人。虽然乍一听有些荒谬,但如果不脱离这些词的通常

意义(在这个语境中的“邪恶”和“美德”,相比于自

然状态而言,是具有社会性的,是在文明社会中已经被

建构起来的概念),就不要急着对此下判断,而是先好

好思考衡量一下。直到段尾,作者将其描述的自然状态

同他那时的社会状态作了对比,表现出对人剥削人的制

度的愤慨和抗

文档评论(0)

初中高中试题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试题资料大全,欢迎下载使用!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