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考试版)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非虚构写作被迅速增容和泛化的当下,为了提升非虚构写作的整体

文学水准,让这一文学潮流走得更健康和长远,当务之急是要厘清“非

虚构写作”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尽量确定其边界。

有人认为,世界上的文学只有两类:一类是虚构文学,另一类是非虚

构文学。这当然是一种泛化的文类概念的区分,不能作为划分文体和

界定概念的依据。但不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作者要克服的是同

样的焦虑——如何“真实”呈现以及如何让读者接受。“非虚构”既不是

一个文体概念,也不是文本概念,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与以虚构为主

的文体——小说、戏剧等——争夺“真实”的话语权。非虚构写作特别

强调实践或行动写作,即写作者必须行动起来,把自己融入时代与社

会,并将个体的写作置于变迁的社会进程之中。因此,非虚构写作是

一种写作立场和写作态度,一种叙述方法和介入现实的路径。非虚构

写作强调文学书写必须具有反思和质疑社会的品格,即写作者言说和

阐释当下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写作者不仅要有能力介入生活,而且

要真实呈现出当下中国的现实感与现场感。

广义上,非虚构写作是一种大的文学类型的集合。作为一种广义上的

文学类型,非虚构写作既包含“非虚构小说”“非虚构散文”“非虚构诗

歌”“非虚构剧本”,也包括游记、报告文学、传记、真实故事等,它是

虚构“”之外的一切写作的总和。但作为一种狭义上的文体,非虚构写

作指那些以“非虚构写作”名义创作的,既具介入“”“在场”“真实”“质疑”

的品格,又具审美性和形式感,即能够文学地呈现真实“”的“非虚构”

写作。它是散文文体里的一种文学样式,其概念要小于散文。它与报

告文学最为接近但不是报告文学,它的概念范畴比报告文学要大些,

涵括的写作对象更广泛多样,也更贴近社会人生。

当我们从狭义的视角来考察非虚构写作,会发现近十年来的写作潮流,

无论是在文体的建设,还是在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

题。总体来看,深度作品匮乏,田野调查不够深入细致,创作队伍良

莠不齐、急功近利,正成为这一类写作的突出问题。当然,任何一种

写作都充满了挑战,这一文学潮流在挑战当下写作伦理和审美趣味的

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纯文学话语机制的反思,拓宽了文学创作的

界面,并引领了散文美学的新风向,推动当代散文艺术创作的革新。

(摘编自陈剑晖《“非虚构写作”概念之辨及相关问题》)

材料二:

《湿地繁花》是曲子清关于盘锦乡村振兴叙事整体的非虚构写作作品,

它提示我们一个往往被忽略的常识——除了作为一种历史想象,作为

一种田园乌托邦,乡村还有其在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实践中波澜壮阔

的现实主义地位。

《湿地繁花》以新时代盘锦乡村日新月异的振兴与发展实践为写作对

象。这样的写作对象预示了文本在实践性上可能抵达的限度。如火如

荼的实践每天包围着作者的视觉和听觉,参与着作者观念的塑造和情

感的生发,情感的在场给作为实践的写作对象投射了强烈的诗性。

亲历中国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的历史时刻,面临乡村振兴的伟大

篇章,非虚构写作的意义不应止于忠实地还原生活、记录时代,更应

该阐扬文学铁肩担道“义”的深刻内涵。文学对时代本质的把握最终总

是落实为对人的关怀,《湿地繁花》关注的是人在这场伟大历史实践

中的能动性和幸福感。无数普通人在追梦、圆梦的过程中焕发出前所

未有的智慧与勇气,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喜悦和富足,火热的现实经由

对人类改造世界的无限潜能的见证而洋溢着诗性的浪漫。《湿地繁花》

将个体性经验置于时代总进程的视野之下,将生命的诗意注入改造世

界的实践,确立起充满力量和阳光的乡村叙事。

记录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时代现场,描摹现场中人的精神面貌,首先

需要在新闻学路径抵达事实性,以现实世界提供的母本为起点出发,

进而抵达文学的审美境界。《湿地繁花》创设了“我”在其中的发生语

境和叙述视角,“我”是重新“发现”地域“风景”的媒介,生成文本诗性

的内在结构和语言形式,新闻语言、叙述语言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