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发行与承销》讲义第一章证券经营机构的投资银行业务.pdf

《证券发行与承销》讲义第一章证券经营机构的投资银行业务.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证券经营机构的投资银行业务

本章共分4节.

第一节投资银行业务的概述

大纲要求:熟悉投资银行业的含义。了解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历史发展。掌握我国投资银行业发

展过程中发行监管制度的演变、股票发行方式的变化、股票发行定价的演变以及债券管理制度的发

展。

了解证券公司的业务资格条件。掌握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资格条件。了解国债的承销业务

资格、申报材料。

掌握投资银行业务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熟悉承销业务的风险控制。了解证券承销业务中的不

当行为以及对不当行为的处罚措施。

了解投资银行业务的监管。熟悉核准制的特点。掌握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的内容,以及中国

证监会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监管。了解中国证监会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

知识点一、投资银行业的定义

1.狭义的就是指某些资本市场活动,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并购和融资活动的财务顾问。

2.广义的包括众多资本市场活动,包括公司融资、并购顾问、股票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的销售和

交易、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业务等。

知识点二、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史(以美国的发展脉络为线索)

发展历程: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一)投资银行业的初期繁荣(混业经营)

1.起源:19世纪美国的私人银行。1864年的《国民银行法》严厉禁止国民银行从事证券市场活

动,只有私人银行可以通过吸收储户存款,在证券市场上开展投资或承销活动,私人银行为投资银

行的雏形。

2.1927年的《麦克法顿法》干脆取消了禁止商业银行承销股票的规定,银行业的两个领域融合,

投资银行业的繁荣真正开始。

(二)从20世纪30年代确立分业经营框架

1背景:30年代经济大萧条,导致美国大量银行倒闭,究其根源,是由于商业银行、证券业、

保险业在机构、资金操作上的混合,尤其是商业银行将大量存款放到股票市场上,导致股市泡沫,

在此背景下

2.1933年通过的《证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要求银行在证券业务和存贷业务之间

做选择,从法律上规定了分业经营。

3.结果: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在业务上严格分离,逐步形成分业经营的制度框架,奠定了美国

投资银行业的基础,并且对其它国家银行业的管理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分业经营下投资银行业的业务发展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由于银行储蓄率长期低于市场利率,证券

市场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巨额回报,共同基金兴起,证券公司开办现金管理账户,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萎缩,出现所谓“脱媒现象”。而同时欧洲兼容型的金融模式使得其竞争力越来越强。

2.面对这种变化,美国的商业银行迫切需要绕过分业经营的框架,寻求创新以绕过两法的管制。

银行控股公司就是针对分业经营的一种创新。

(四)20世纪末期以来投资银行业的混业经营

1.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加拿大、西欧等国相继经历金融大爆炸,银行几可以无限

制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美国放松金融管制的外因。20世纪末期,两法对金融自由化的限制已

经名存实亡。

2.1999年11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出台,意味着20世纪影响全球各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制

度框架的终结,并标志着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业真正进入了金融自由化和混业经营时代。

(五)美国金融风暴对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影响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雷曼和贝尔斯登破产,摩根和高盛转变为银行控股公司,

由此,华尔街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合并,将会催生出庞大的金融巨

头。如何对这种庞大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以规避风险,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知识点三、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历史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变化具体表现:发行监管、发行方式、发行定价。

(一)发行监管制度的演变

1.发行监管制度的核心内容:股票发行决定权的归属。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政府主导型的,

即核准型(我国);一类是市场主导型,即注册型(美国)。

2.演变过程:

(1)行政审批制度:1998年之前采用行政推荐的办法,对发行规模与发行企业数量双重控制。

(2)股票发行核准制度: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由主承销商推荐、发审委审核、

证监会核准,向市场化迈出了意义深远的一步。

(3)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2003年12月28日:中国

文档评论(0)

乐毅淘文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