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专题9: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纯属伪命题(热点精讲课件)-+2024年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精讲课件+专项训练.pptx

时政专题9: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纯属伪命题(热点精讲课件)-+2024年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精讲课件+专项训练.ppt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纯属伪命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01.“产能过剩”是什么02.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纯属伪命题03.警惕险恶用心04.典型例题分享

01.“产能过剩”是什么

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频繁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无理指责中国以不公平的价格向全球市场大量倾销太阳能板、锂电池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破坏全球商品供需平衡状况,并导致新能源产品价格螺旋式下降,扭曲了全球产品价格机制,损害了全球制造业的可持续性。起因

所谓“产能过剩”,通常指某个产业的产能大幅超过需求,导致产品供给明显过剩和价格大幅下跌。显然,这一定义将产能过剩与供需不平衡联系在一起。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角度看,生产者(供方)和消费者(需方)相互分离且行为方式差异巨大,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消费者偏好改变、技术进步、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均会导致供需出现大的变动。从而,供需平衡是瞬时、相对的,供需不平衡是常态、绝对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正是通过价格涨落来引导供需走向平衡。因此,供需不平衡是市场机制运作的常态,不能将供需不平衡轻易认定为产能过剩。名词解释“产能过剩”是什么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新能源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创新迭代快、技术路径多元的特征。一些企业在完成初步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培育后,为抢占市场进行大量投资,造成供给暂时性超过需求。但随着行业步入成熟期,技术先进的优质产能会替代落后产能,供需不平衡状态会得到改善。所以,将当前一些新能源产品暂时性供大于求认定为产能过剩是不正确的。名词解释“产能过剩”是什么

02.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纯属伪命题

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纯属伪命题将中国出口产品等同于产能过剩,不符合经济常识和客观事实。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在全球化背景下,产能多少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按照市场规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作为一个融入全球化的开放市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视野和资源配置不仅要考虑国内,还要考虑国际。如果各国生产仅满足国内需求,就不会有跨境贸易。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出口增多,这是国际分工和市场需求的结果。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完全站不住脚。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特别是在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全球对绿色产能的需求远远大于产出。从全球需求侧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的绿色产能供不应求,所谓“冲击世界市场”更是毫无根据。

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纯属伪命题当今时代,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的产能高低是各自比较优势决定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学原理。一些人给中国新能源产业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是其骨子里的保护主义在作祟。中国新能源产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是因为相关产业布局较早,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形成了领先的技术优势,同时依托国内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形成了综合性的竞争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海外售价普遍高于国内售价的情况下,依然在许多国家热销,可见中国相关产能竞争优势是由全球市场需求和中国企业效率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他们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是为其通过人为设置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出口寻找借口。真正过剩的不是中国的新能源产能,而是这些人滥用保护主义、打压他国正当发展的图谋。

03.警惕险恶用心

警惕险恶用心2024年4月1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称,不认为生产者价格下跌就意味着所谓“产能过剩”对于中国而言,这些言论实际上是老调重弹。十多年前,美国也抱怨中国钢铁和铝行业产能过剩冲击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就业机会。按照美西方国家惯常的行事逻辑,“产能过剩论”事实上是其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所寻找的一个藉口。

警惕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主义措施在美国的“近岸外包”“友岸外包”和“在岸外包”政策作用下,以及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情景下,中国新能源企业将难以在本土向美国市场大量出口光伏、锂电池和电动汽车等产品,对此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备;鼓励中国企业对外开展新能源投资,特别是去墨西哥等拉美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产能,适当规避美国关税限制措施。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应考虑墨西哥、越南、泰国等国家的承接能力,尽量避免一窝蜂地扎堆投资鉴于欧美市场进入门槛不断提高,中国企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