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到现代通讯方式的演变.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到现代通讯方式的演变

1、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2、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

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

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

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鸿雁传书”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而“鸿雁传书”也就渐渐成了邮政通信的象征了。

3、飞鸽传书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

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

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

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

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

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

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

面对整齐地***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

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4、风筝通信

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

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

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

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军事上利用风筝的例子,史书上多有记载。

汉初楚汉相争时,刘邦围困项羽于垓下,韩信向汉王刘邦建议用绢帛竹木制作大型风筝,在上面装上竹哨,于晚间放到楚营上空,发出呜呜的声响,同时汉军在地面上高唱楚歌,引发楚军的思乡之情,从而瓦解了楚军的士气,赢得了战事的胜利。

5、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

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

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

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

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

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

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6、信号旗

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意义。

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

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潜水员,请慢

文档评论(0)

xiaomiwen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