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邸报、奏折与帝国.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邸报、奏折与帝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明朝(2)异称邸钞:“日接邸钞,省会失守,传闻贼拔已过雁门,直抵云中。”朝报:“此时草堂已点了灯,汪费就那一本书拿起来一看,是一本朝报……只见:吏部一本,举荐人才之事,户部给事中赵崇礼服满,宜以原官用……俱批:该部知道。”(《自作孽》)京报:发自京师而得名。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明朝明代邸报保存至今的,是当时人的摘抄本《万历邸钞》,现存台北“中央图书馆”;万历邸钞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明朝天变邸钞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明朝(3)民间报纸的合法化民间抄报行与抄报人的出现,是明代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一大进步。当时既有提塘官主持的官报房,又有抄报人组织的民办抄报行。亦称“邸报”,官方消息来自六科,或间接来自提塘报房。目的:“博锱铢之利”官方许可:“宽恤纳银”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明朝(3)明代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制度化:抄传活动经过通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明中叶以后,民间报房获准公开营业,抄报行成为北京市面上的一百三十二行之一。读者:士大夫知识分子、士绅控制:限制抄传环节。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清朝(1)抄传制度军机处——六科——京提塘官(2)主要内容宫门钞(皇帝起居、大臣陛见以及礼宾祭祀等)、上谕、臣僚章奏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清朝(2)京报民间抄报人,又称“京报人”,因此“京报”这一名称大约在明末开始出现。之后,“邸报”这一名称逐渐为“京报”所取代。但是,最初“京报”只是邸报的别称而已。驻京提塘官称为“京塘”,京塘抄发的邸报称为“京报”。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清朝(2)京报乾隆年后,《京报》逐渐成为民间报纸的代名词,这些报房,也因而称之为京报房。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清朝(2)京报同治以后,京报普遍地加上封面和报头。印刷为主:活字印刷、泥版印刷内容:宫门钞、上谕、章奏。全部稿件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无言论。(“剪刀加浆糊”)盈利为目的发行:专职送报人直接送给订户,另外也“整批发售至外省”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清朝(2)京报以负贩为生的山东登州人,将过期的《京报》携带到北方去试销,也十分畅销,后成为专职送报人。《京报》的送报人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清朝(3)新闻控制政策禁止传报未经批发的章奏:“一应题奏本章,未经奉旨下部,不准擅以揭帖先行发抄”。禁止擅自探听记录:“各省抄报房在京探讨事件捏造言语,录报各处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禁止不实报道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清朝(3)新闻控制政策孙嘉淦伪稿案乾隆十六年(1751)前后,一份假托工部尚书孙嘉淦之名的奏疏稿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该奏稿将矛头直指一言九鼎、掌握生杀大权的当朝天子乾隆皇帝,并罗列了其“五不可解十大过”,历数乾隆罪恶,遍劾满朝权贵。奏稿上还伪造了乾隆的御批,几可乱真。伪奏稿当时传抄甚广,几乎是遍播全国。一时间弄得举国震荡,朝野哗然。乾隆为正“大清国体统颜面”,更是大怒之下亲自督查严办。由此也引发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惊天血案。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官报的历史沿革:清朝(3)新闻控制政策一七七八年,江苏东台诗人徐某早已去世,遗著《一柱楼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乾隆认为“壶儿”就是“胡儿”,显然诽谤政府,嘲讽满清没文化。徐某剖棺戮尸,儿孙和地方官员全部斩首。清代大诗人沈德潜,死后某年,乾隆发现沈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的咏黑牡丹的诗,便勃然大怒(满人都自卑,满酋长也不例外),大骂沈“卑污无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78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