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律、上进从哪里来?看完这篇方法都有了.docx

孩子的自律、上进从哪里来?看完这篇方法都有了.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孩子的自律、上进从哪里来?看完这篇方法都有了

孩子的自律不是天生的,它靠的是家长智慧的引导。

你有没有发现:

有时候,你越是严格要求孩子,孩子越是喜欢偷懒。

你紧紧地盯着他,催着他,逼着他,他还是想尽办法故意拖延、磨蹭。

你急得火冒三丈,不得不对孩子施加更多的压力,甚至惩罚,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毫无改变。

《超级育儿师》里就有这样一幕:

妈妈每天一下班,就询问儿子:“写作业了没有?”。

一旦发现儿子没有做,就劈头盖脸地一顿骂:

“为什么一个字都没有写?”

“我给你打了多少个电话,催了你多少次?”

“你怎么这么不自律?”

可孩子呢?

他不仅对妈妈的催促无动于衷,甚至像仇人一样瞪着妈妈,一副“你越是这样,我越是不写”的架势。

记得《少有人走的路》中曾提到,孩子缺少自律,未必是因为父母管教不严。

相反,父母过多的控制和压迫,很有可能会激起孩子的反抗情绪。

很赞同网上的一段话:

“一个孩子的自律从哪里来?

从他开始爱这个世界,从他开始喜欢自己,从他开始认同一件事正确的打开方式。

他的自律就从心底油然升起了。”

一语中的。

孩子的自律,不是靠父母逼出来的,而是取决于孩子的自尊水平。

所以,想要养出一个高度自律的孩子,一定要做到这6点。

一、放弃强逼,给孩子自主的机会

一位妈妈曾很苦恼地在网上求助:

“从孩子小时候起,我就给孩子制定了很多纪律:

回家第一时间要先写作业。

作业写不完,不能出去玩。

每天早起背一首古诗,每周写一篇周记……

可为什么孩子越管越管不住,越管越叛逆?”

其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用拿米喂鸡的故事给出了答案。

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时,特意带了一只公鸡和一把米。

他把米握在手中,用另一只手强迫公鸡吃米。

结果,公鸡受了惊吓,不仅不吃米,反而扑棱着翅膀到处乱飞。

之后,当他把米随意地撒在讲台上,并远离公鸡时,公鸡反而主动跑去啄起了米。

教育孩子就跟拿米喂鸡一样。

如果总是像统治者一样控制着孩子,逼迫着孩子,不仅会破坏孩子的内在动力,还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每个孩子都有对自主、自我的渴望。

只有放弃对孩子的各种控制、命令和要求,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二、忍住唠叨、指责和催促,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

卢梭的“自然教育法”,曾被无数父母验证过“比唠叨、指责和催促有用100倍”。

比如:

孩子早起赖床,就让孩子尝尝迟到的后果。

孩子写作业马虎,就让孩子尝尝被老师批评的滋味。

孩子贪玩不吃饭,就让孩子尝尝饥饿的滋味。

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段时间放学后总是磨蹭着不想写作业。

尹建莉老师看着着急,却强忍住不去管她。

直到有一天,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在睡梦中惊醒说:“我没写作业,被老师批评了。”

醒来后,她发现自己真的没写作业。

尹建莉老师看着她焦急的样子,没有责怪她,而是建议她:

要么今晚晚睡把作业写完,要么明早去学校和老师商量不写作业。

结果,女儿坚定地选择熬夜写作业。

自此之后,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就养成了放学后自觉写作业的好习惯。

就像故事《小马过河》向我们揭示的道理:

“无论别人多频繁地给我们指出危险,都不如我们亲自体验来得印象深刻。”

只有让孩子从真实的体验里获得经验,从经验中总结因果关系,他们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才有自我驱动和自我控制的内在力量。

三、改变奖励方式,用精神奖励代替物质奖励

朋友经常用奖励零花钱的方式激励女儿练琴。

一开始效果确实不错。

可时间长了,女儿便开始跟她“讨价还价”、“讲条件”,朋友对此很是无奈。

记得美国心理医生曾做过一个“物质奖励实验”:

他将一只小老鼠放到了自制的木箱子里。

小老鼠在木箱里乱窜,无意中踩踏触发了机关,轻易得到了食物。

经过几次以后,小老鼠轻松掌握了获得食物的技能。

然而,这样的热情和满足感并没有持续多久,小老鼠就厌倦了。

他不再在木箱里走动,而是在自己肚子饥饿时,才会选择按压机关来获得食物充饥。

这就说明:物质奖励,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物质奖励会改变孩子的学习动机,让孩子把“我要学”变成了“为了奖励而学”。

一旦奖励停止,或者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也会荡然无存。

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改变奖励方式——放弃物质奖励,重视精神奖励。

比如:

给孩子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真诚的鼓励和赞美……

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关注。

也可以给孩子一次期待已久的旅行,满足孩子的一个心愿,陪孩子去看一场电影,去踢一场足球……

让孩子的内心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奖励越丰富,孩子才不会感觉无趣。

奖励越走心,对孩子的激励越持久、越有效。

四、发掘孩子闪光点,多给他“正面暗示”

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