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6表里的生物.docx

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6表里的生物.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里的生物》教学教案

一、学情分析

在进行《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细致的分析。学生群体普遍具有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这与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体验相契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可能缺乏对复杂机械原理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但对文学性较强的语言和深层含义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讨论和文本分析,逐步提升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文本的解读能力。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较少有机会接触和探索机械装置,对于怀表这类传统计时工具可能感到陌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思考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之间的关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综合来看,学生在学习《表里的生物》时,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好奇心出发,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并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滋养。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3.教授学生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课文分析,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体现。

2.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主题的深入探讨,理解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

1.课文中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想象。

2.课文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色彩的把握。

3.课文中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只有活物才能发出声音吗?”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引入课文《表里的生物》中作者童年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作者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冯至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例如:“冯至,原名冯承植,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中《表里的生物》就是他童年趣事的生动写照。”

3.课文内容概览:概述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如:“本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对怀表的好奇和探索,展现了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儿童形象,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性和乐趣。”

4.课文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语言特色,如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这样的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情境,如模拟怀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怀表发出的‘嘀嗒,嘀嗒’声,这声音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二)课文朗读

1.课文朗读导入

在正式朗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表里的生物》的背景,包括作者冯至的生平和创作特点,以及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为只有生物才能发出声音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为朗读做好铺垫。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将课文中的主要角色如“我”、“父亲”等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尤其是情感的表达,如“我”对怀表的好奇和渴望,以及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教导。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角色的情感变化。

3.朗读技巧指导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在朗读中的优点,如语速适中、情感表达到位等,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语音的清晰度、语调的变化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一些朗读技巧,如如何根据句子的意义调整语速和语调,如何通过停顿来强调重点等。

4.课文内容理解与讨论

朗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作者小时候为什么认为表里一定有生物?”、“父亲为什么不允许作者动表?”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体验和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内容解析

1.课文背景与作者情感导入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这句话描绘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环境,一

文档评论(0)

187****0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