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课件 第11、12章 视觉刻板印象、 视觉传播中的伦理道德与法规.pptx

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课件 第11、12章 视觉刻板印象、 视觉传播中的伦理道德与法规.pptx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第一节视觉转向中的刻板印象;首先,刻板印象是不可避免的认知现象。

其次,刻板印象带给人一种秩序感,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依赖,并因

此抗拒改变。

最后,刻板印象是一种文化建构。

;总体上,可以将刻板印象的形成归于两个因素:

一个是内因,是由人们本身的认知特点造成的,人们在认知事物时总是有一种倾向于简化的心态,刻板印象作为一种分类思考的方法帮助人们简化了认知过程,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舒适区,但是也为人们发现新事物或者认知事物的新特点造就了认知障碍。

;另一个是外因,在资讯膨胀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不是使用一手资料而是使用中介化的二手资料来认知事物的,媒介的观点施加于受众,这就形成由媒介造成的刻板印象,并且有可能因为媒介的巨大影响而导致人们的某些偏见或者歧视性行为逐渐强化。

;二、视觉认知与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并非具体的图像,而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客体的图式;刻板印象也并非具体的观看行为,而是人们看待事物时固有的态度和观点。但是刻板印象的形成和表现,在一些情况下也是视觉化的,它将会受到视觉认知的影响。;完形心理学派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视觉认知是对各种视觉信息要素按照一定的心理图式进行组织后形成的一个整体图景,而并非各个独立部分的简单集合。这个心理图式也会造成刻板印象的形成。

视觉观看的这种主动性还会和观者的文化、知识背景紧密相关。

;三、大众传媒与刻板印象

现代社会巨大且复杂,人类不可能对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因此,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需依赖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通过大众传媒造就的拟态环境,对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印象方面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新闻学者葆拉·波因德克斯特(PaulaM.Poindexter)调查了非裔美国人的媒介形象。

首先是穷人,尽管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穷人中占不到三分之一,但新闻杂志或有线新闻中有关贫穷的故事最有可能是关于非裔美国人的。

;其次是罪犯,非裔美国人犯罪的刻板印象??新闻报道中特别突出,尤其是暴力和具有威胁性的犯罪,尽管统计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表述。

;这种刻板印象很难打破。1948年,黑人摄影师戈登·帕克斯向《生活》画报提出完成一篇关于纽约哈林区帮派斗争的照片故事。随后,他花了几周时间开车带着黑帮头目和他的追随者到处走,慢慢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他拍摄了数百张拍摄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照片,拍摄他与母亲、女友和兄弟的生活,坚持记录和平时刻,而不只是他生活中的危险。

;帕克斯感受到的细节被拍成照片在1948年11月1日《哈林区帮派领袖》这篇报道的开篇得到使用,但其余部分仍强调耸人听闻的故事,因为这是《生活》杂志的大部分白人、中产阶级读者对黑人帮派乃至哈林区的刻板印象,对于编辑来说,他们并不想在此挑战读者的认知(见图11-1)。

;

图11-1戈登·帕克斯《哈林区帮派领袖》的两个对开页面

;最后,当新闻中的非裔美国人形象不是罪犯时,其形象范围也很窄,往往是运动员、艺人或名人,尤其是运动员形象在新闻中特别占优势。

;新闻学者克林特·威尔逊(ClintWilson)和费利克斯·古铁雷斯(FelixGutierrez)在1985年提出了主流新闻对种族和民族群体报道的五个阶段的演变:

(1)排斥;

(2)威胁性问题;

(3)对抗;

(4)刻板印象生成;

(5)多种族报道。

葆拉·波因德克斯特认为这五个阶段实际上反映了新闻报道的两个层面:排斥和包容。;四、视觉文化与刻板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社会呈现视觉转向,使得更多的信息以视觉化的方式作用于观者,而不是通过文字传播。

视觉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导致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多依靠的是图像模式而不是文本模式,人们被视觉文化包围、建构,而刻板印象的各种表征也因此朝向视觉化发展。

;当代社会的视觉转向使刻板印象也出现了视觉转向,并且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加快生成。

第二,加深影响。

第三,加速传播。

;第二节视觉传播的性别刻板印象;可以看到,这十组照片中有六组都是以“性”为卖点将女性作为一种观看对象,此类图像是网络传播中最吸引受众眼球的。同样,对待男性也有一定的固有态度和表征方式。

本节将把重点放在这里,对如何看女人以及如何看男人进行研讨。;一、视觉传播的女性形象

视觉文化的蓬勃发展和女性主义的兴起都是以反对主流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为温床的,因此,透过传媒中的女性形象符号来检视对女性的认知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成了一个研究热点。;1978年,美国传播学者盖伊·塔奇曼(GayeTuchman)与他人共同编著的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HearthandHome:ImagesofWomeni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