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中的物候》.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宋诗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敏渭说明文文体知识:知识回顾一、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二、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说明方法的作用:本句运用的说明方法,从而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三、说明文的语言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同学们,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我们以前学过很多诗歌,除了品味诗歌的美之外,大家有没有发现别的特点或者知识?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什么?好,现在大家先不用急着回答,打开《唐宋诗中的物候》一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看看和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样。一、学——目标自学、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及科学探索的精神。2、理清课文条理,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应用能力。3、抓住唐宋诗中描写物候特点及规律,对文中的诗作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品味。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研究,。在研究工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农业服务,著有《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记》等。一、学——目标自学、自主学习1、粗读课文,读准字音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并将易错字、词各抄写2遍。滹沱(hūtuó)萃(cuì) 涪万(fú)蕃使(fān) 花卉(huì) 悯蚕(mǐn)瀛州(yíng) 贾思勰(xié) 縠纹(hú)瀼西(ràng)2、熟读课文,理清思路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①什么是物候?(用文章中的语句回答)二、展——课堂交流、小组展示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②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主要介绍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能暗示出一些自然规律,花香鸟语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二部分(2—7段)。主要是介绍唐宋诗中揭示出的一些物候现象和一些规律。(2)段写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中再现物候现象,就因为诗人敏锐地感知景物的变化,以诗歌揭示自然规律。(3-5)段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中对植物性物候的关注。(6-7)段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对候鸟的关注。②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三部分(8段)。总写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中看出物候的一些特点:物候变化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同时也点出了研究唐宋诗中物候的意义。3、精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例:1、举例子: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2、分类别:先介绍草木的荣枯变化,再介绍候鸟的来去分布。二、展——课堂交流、小组展示方法点拨:

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通过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条理清晰的说明了。三、点——归纳总结、点拨升华1、全班参与吸纳、补充、完善小组间的交流。2、学生总结学后收获。四、练——巩固提高、拓展延伸1、根据课文填空: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从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然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②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耘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③南宋诗人陆游,在76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意到物候的。④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因时而异的。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