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中考三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VIP

2024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中考三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德镇市2024届九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理,没有①火的火红,有的是素雅清新。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古代匠人们从来不②,他们一直踏踏实实,恪守职责。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gè簿B.kè簿C.kè媾0.hè筹

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自吹自擂B.彬彬有礼C.丰功伟绩D.相得益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法和文化联系紧密。书法与诗词、音乐、绘画、对联、建筑等都联系紧密,书法因文化而更具深刻内涵。书法的美呈现出多种样态,如,墨法展示墨韵美()字法、笔法、墨法等审美元素共同构成了书法美的世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输出中国文化和汉字书法,重振汉字文化圈,展现大美书法的美学风采和文化重量,从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可以说,大美书法不仅仅是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东方文化的审美需要。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大美书法不仅仅是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审美需要,也是东方文化的审美需要。

B.大美书法不仅仅是东方文化的审美需要,也是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

C.大美书法不是东方文化的审美需要,而是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审美需要。

D.大美书法不仅仅是东方文化的审美需要,也是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审美需要。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1分)

A.。B.,C.;D.……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字法呈现结构美,笔法呈现线条美B.笔法呈现线条美,字法呈现结构美

C.字法呈现意境美,笔法呈现线条美D.笔法呈现和谐美,字法呈现意境美

6.班上准备出一期“岁月如歌”主题黑板报,下面没有表达“光阴似箭,岁月无情”的主题,不应入选“岁月如歌”栏目的一项是()(2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4分)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急文王,自号主父。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④莫:同“暮”。

7.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中“桑麻绿荫”“灯火管弦”展现了一幅生气盎然的画面。

B.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正衬人生的短暂有限。

C.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

D.从诗歌题材上来看,这首诗与《登幽州台歌》一样,都是怀古咏史诗。

8.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10分)

红桥游记(节选)

清·王士祯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①,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泫服②,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tuò)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③,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

文档评论(0)

习习教学真题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提供中小学教学服务,擅长课件、单元试题、期中期末试题、中考模拟试题等等资源开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