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五单元精神家园
人的定义——
“人是欲望的动物”?
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解题
文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启发人们思考:文中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的需求,即欲望到底有多大?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三、归纳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作者作品
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1863---1869年,创造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完成了他创作历程中第一个里程碑。
1873---1877年,经12次修改,完成第二步里程碑
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889---1899年,创作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
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
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有力的一部著作,
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为此,托尔斯泰写了这篇小说,挖苦批评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速读课文,要求:
1、标段序
2、标出生字词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掌握以下字词
咂〔〕:用唇吸;呷。
棘〔〕:泛指有刺的草木。
灼〔〕:烧;烤。
广袤():
辗转反侧:
集思广益:
与众不同:
zā
jí
zhuó
mào
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不同于一般。
广阔、辽阔。
自主学习
1.理清情节
2.评说人物
3.理解主题
合作探究〔一〕理清情节
开端:
开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根据小说情节〔开端——开展——高潮——结局〕,将课文划分为四个局部,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每个情节的主要内容。
帕霍姆欲买地(1—3)
帕霍姆两次买地(4—10)
帕霍姆第三次买地(11—54)
帕霍姆精疲力竭,悲惨死去。〔55-63〕
仅得埋葬之地(64)
合作探究〔二〕评说人物
根据情节,分别说一说,从这个情节中你看出帕霍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勾划出相关语句,说一说这属于什么描写方法,并作适当分析。
提示:从情节中找出表达人物性格的句子,并概括出性格特点,尽量用文中词语。
例如:
〔开端中〕我认为帕霍姆是一个_________人。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人。
合作探究〔二〕评说人物
〔开端中〕我认为帕霍姆是一个_________人。文中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人。
开端:
开展:
高潮:
结局:
勤劳
有理想
热爱土地
贪得无厌
全力以赴
不怕吃苦
贪婪
反省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
合作探究〔三〕理解主题
关于小说表现的主题有以下四种看法,你赞同哪一种?
1、批判、嘲讽贪得无厌。
2、表现真正男子汉的独特个性。
3、主要是批判、嘲讽过分贪婪,但也客观地表现了一个受人赞赏的个性。
4、主要是肯定,同时告诫人们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总结
小说通过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有理想、有追求固然是好的,但要把握好度,特别在物质上不要过于贪婪,要明白“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不要过于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东西。
这样的结局你认为是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六英尺”?
结局出人意料,却又符合情理。因为他想追求最大值〔得到了〕,结果超越了身体极限〔人死了〕。这样的结局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它把许多相反的东西,锋利的矛盾集中到了一起,引起读者更多的思考。如果换成算计得恰好,即获得了可能限度内最多的土地,人又完好无损的喜剧结果,或者眼看无望,干脆放弃,至多就损失一千卢布的结局,那么寓意、主题就很欠缺。
点明六英尺,是对其贪欲的强烈挖苦,也是将议题留给读者:如此追求,是否值得?
开头局部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
有没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ICC护士进修汇报心得ppt.pptx
- 一次性使用止血套环产品技术要求北京中诺恒康生物科技.docx
- Q/GDW 13238.3—2018 10kV电力电缆采购标准(第3部分:10kV三芯电力电缆-专用技术规范).pdf
- 佛山事业单位真题2023.docx VIP
- 〖地理〗亚洲及欧洲——河流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2024).pptx VIP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15章全,共400页).ppt
- 绿城企业文化系列读本绿城管理者论.doc
- 2025年轻人文娱消费趋势图鉴.docx VIP
- GBT17395-2008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pdf VIP
-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早期干预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