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公园发展历程.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园发展历程

Lastrevisionon21December2020

现代园林—公园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

名。从有关记载,我国的古典园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营,只不过是作为历代帝王、

贵族等少数统治阶级享乐的场所。

如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方七十里,养百兽鱼鸟,供帝王游牧取

乐。到了封建社会的秦代,在公元前218年于咸阳渭水之南兴建了“上林宛”,周围三百

里,有离宫七十所,“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苑中有涌泉,有怒瀑,还有种类繁多的动

植物。

到了汉代,“上林苑”相续扩大,分区豢养动物,栽培它地的名果奇树达三千余种,其

规模和内容都相当可观。三国时,魏文帝“以五色石起景阳山于芳林苑,树松竹草木,

捕禽兽以充其中”。吴国的孙皓在南京“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功役之费以亿万计”。

晋武帝司马炎重修“香林苑”,并改名“华林苑”。到南朝,梁武帝又重修齐高帝的“芳林

苑”,“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北朝在盛乐(今蒙古和林格尔县)建“鹿苑”,引附近武川

之水注入苑内、广几十里。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在洛阳以西建造“西苑”,周围二百里,其规模虽然没有“上林

苑”大,但内容却有过之而不及。苑内造海,周十余里,海中有三座神山,高百余尺,

殿堂楼观极多,山水之胜,动植物之多,都是极尽豪华。

到了唐代,在西安建有宫苑结合的“西内”、“东内”、“芙蓉苑”及骊山的“华清宫”,面积

虽不算大,但苑的内容和造园的意境却有了新的发展。在宋代有著名的“寿山艮岳”,周

围十余里。元代建“万岁山”,明朝建”西苑”,清代更有占地八千四百多亩的热河避暑山

庄,以及世界文化史上著名奇迹“圆明园”等。

唐宋在以往造园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代新风,达到了

新的境界。它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我国明

清园林艺术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明清(1368~1644~191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至清朝特别是乾隆、慈禧挥

金如土、奢侈豪华,大造离宫别馆。在风格上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水山宫苑和山水建筑

宫苑的特点,同时进一步有所发展。这一时期特别是在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由于具有

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使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

格,自成一体。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

自唐朝已传入朝鲜、日本。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

园林艺术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至

今,它更成了五大州的朋友们想往的游览胜地。

在十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

曾一度出现了“自然热”。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后改为皇家植物园,除模仿

中国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出现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从此以后,我国园林艺术那种顺应

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传播。

从上所述,我国古代的城市园林,主要是皇家宫苑和贵族宅园,平民百姓能够进入的

公共园林,多以寺庙附属庭园的面貌出现。

1840年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转折点,也是我国造园史由古代到近代

的转折,公园的出现便是明显的标志。人们把1840年以前的园林称为古典园林,而

1840年以后,则称为近现代园林。

如果说,古典园林具有明显的私人占有性,不管是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无不都是供

帝王、封建文人、士大夫等避暑、听政、居住、游乐等专用,而公园虽然前面加了“公”

字,但它也并不是为大多数人服务而建造的。

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在我国开设了租界,同时为了满足他们在中国土地寻欢作乐

的要求,为了满足殖民者少数人的游乐活动,把欧洲式的公园传到了我国,这其中上海

可以说是殖民地公园建立较早较多的地方。

1868年建造的“公花园”黄浦(公园)是最早的一个,殖民者规定华人与狗不被入内,这一

方面说明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人民明目张胆的侮辱,也说明“公园”在当时并不“姓公”。之

后又有1905年的“虹口公园”,1908年的“法国公园”即(复兴公园),1914年建的“极斯非

尔公园”(即中山公园)等。

此时期公园规划布局的特点多采取法国规则式和英国风景式两种,其中有大片草地和

占地极少的建筑,这与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规划设计有明显不同。在功能使用上主要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学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