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新高考Ⅰ卷)高考语文最后一卷试题汇编
诗歌
(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语文最后一卷(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喜迁莺①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橐鞬②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①嘉祐年间,蔡挺任庆州太守,屡次击退西夏军队的进犯,立下大功。后调任渭州太守,于战斗间隙写就这篇词。②橐鞬,藏箭和弓的器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并通过紫塞古垒、黄云、衰草、边鸿等意象展现了边塞的独特环境,渲染了寒荒萧瑟的氛围。
B.上阙两个“尽”字,分别凸现了上下齐心报效君国,和将士们英姿飒爽风纪严明,富有表现力。
C.用“谈笑”二字,承接“山西年少”,写出了将士们平定边境的从容,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谈笑”表意相同。
D.“圣主”三句写出了朝廷的忧虑边患,威震边庭,怀柔远方,也表现出词人对这一边防政策的理解与支持。
16.本词与高适的《燕歌行》中都塑造了边塞将领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他们的不同。(6分)
(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语文最后一卷(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①
黄庭坚
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嚚讼②百虫鸣。
时从退食③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
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
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任叶县县尉时。②嚚(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③退食,这里指公余休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簿领文书千笔秃”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诗人每天批改文书,公务十分繁忙。
B.“公庭嚣讼百虫鸣”写诗人每天要处理各种案件,忙到夜晚百虫争鸣之时还不能休息。
C.本诗选取了公堂上调解纠纷、公余休息、挑灯夜读等生活细节,文字质朴动人。
D.本诗与《劝学》都谈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子追求学问精进具有启发意义。
16.黄庭坚爱书,一日不读便觉庸俗,甚至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本诗是如何体现黄庭坚爱读书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语文最后一卷(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书愤(其四)
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剧盗:强悍的盗贼。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实未闻”衬托出外族入侵的血腥场面,写出了战祸的无比惨烈。
B.颔联对“宗父”追忆和对“岳家军”的期盼,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C.颈联“公道何人肯散群”句将希望寄于公道和人心,直接流露对统治者不满。
D.尾联“祝炉熏”写年老无法上战场,但会祈祷神灵帮忙,爱国情怀始终不渝。
16.“白首自知疏报国”中的“自知”与教材《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自许”,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语文最后一卷(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②,焱③见骐驿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④。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该诗约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②骅骝:赤色的好马。③歘(chuā)见:忽见。④霜蹄:马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人常在墙壁上作画或题诗,此诗是韦偃在墙壁上作画相赠,作者又为该画题诗。
B.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地指出韦偃知道杜甫爱他的画,故一来告别,二来作画留迹。
C.三、四两句写出韦偃绘画造诣高深,“秃笔”一词透露出其精湛技艺源于勤练不辍。
D.五、六两句描绘马的形象,仰头长嘶的马充满进取的渴望,仿佛千里长途即刻就到。
16.明代文学家钟惺评论该诗尾联“下一‘真’字,意便不在画,亦不在马”。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语文最后一卷(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刘朝英进斋
杨万里
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
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
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
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既描摹了刘朝英在书斋中刻苦夜读的情景,又写出了有古琴作陪的雅趣。
B.颔联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