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Ⅰ卷) 高考语文最后一卷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VIP

(新高考Ⅰ卷) 高考语文最后一卷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

(新高考Ⅰ卷)高考语文最后一卷试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语文最后一卷(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晏子曰:“孔子为人何如?”晏子不对。公又复问,不对。景公曰:“以孔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贤人也,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晏子对曰:“婴不肖,不足以知贤人。虽然,婴闻所谓贤人者,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孔某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公僇。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于君必利人教行下必利上,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今孔某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入人之国,而与人之贼,非义之类也。知人不忠,趣之为乱,非仁之类也。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行义不可明于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婴不知孔某之有异于白公也,是以不对。”景公曰:“呜乎!贶寡人者众矣,非夫子,则吾终身不知孔某之与白公同也。”

(节选自《墨子·非儒下》)

材料二:

墨子称:“景公问晏子以孔子而不对,又问三,皆不对。公曰:‘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圣也。今问于子而不对,何也?’晏子曰:‘婴闻孔子之荆,知白公谋,而奉之以石乞。劝下乱上,教臣弑君,非圣贤之行也。’”

鲋诘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陈、宋、齐、卫。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孙胜以为白公,是时鲁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卫反鲁,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谋作乱。乱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虽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

(节选自孔鲋《孔丛子·诘墨》)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婴闻A贤人得上B不虚C得下D不危E言听于君F必利人G教行下H必利上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文中指答话、回答,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尔而对曰”中的“对”意思相同。

B.不肖,文中是谦辞,不才、不贤,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臣等不肖,请辞去”的“不肖”意思相同。

C.知,文中通“智”,智慧、才智,与《劝学》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意思不同。

D.趣,文中指催促、促使,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的“趣”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景公多次向晏子询问孔子的情况,但是晏子没有回答。齐景公追问原因,晏子回答说自己能力不足,不了解贤人。

B.晏子认为,孔子到楚国后知道了白公的阴谋,他把这阴谋告诉了石乞,导致国君差点身死,白公最终被杀掉。

C.齐景公认为很多人给自己进言说孔子是贤人,如果没有晏子,可能自己终身都不知道孔子是和白公一样的人。

C.孔鲋指出墨子是通过编造假话的方式毁谤孔子的,因为他所说的孔子和白公的事情不符合历史事实。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4分)

(2)夫子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陈、宋、齐、卫。(4分)

14.孔鲋从时间角度为孔子进行辩护,请概述相关依据。(3分)

(新高考Ⅰ卷)2024年高考语文最后一卷(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世为桐城姚氏,端恪公文然元孙也。少家贫,体羸多病而嗜学。四库馆开,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咸荐先生,遂为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文正以御史荐,记名矣。会文正薨,先生乃乞养归。

归里后,主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讲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门为幸。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虽学术与先生异趣者,见之皆亲服。纪文达撰《四库书目录》,颇诋宋儒,先生直斥其妄。先生貌清臞,神采秀越,澹荣利,有超世之志。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礼恭亲王薨,遗教必得姚某为家传。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论者谓:“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称“桐城派”。

(节选自《清先正事略选·卷一》)

材料二:

安庆府治,始于南宋嘉定年,黄勉斋先生之所营建。此府学之兴,亦必始勉斋矣。恭维我列圣御宇,以朱氏之学训士,而勉斋,朱子之高弟也。其守此郡,以朱子之学教于一方。虽当时支撑江、淮,戎马之间,不竟其志事,而其意可思也。

昔当朱子时,有象山、永嘉①之学,杂出而争鸣。至明而阳明②之说,本乎象山,其人皆有卓出超绝之姿,而不免贤智者之过。及其徒沿而甚之,乃有猖狂妄行,为世道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