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VIP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尊敬的用户,感谢您提供文档内容,但我目前还无法完成任务请您稍后再向我提问,我会尽快为您编写一份简短的摘要

8.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一、单选题

1.唐朝注重法律的制定。流传到今天的《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四年颁行的律文,在中国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经验②被认为是历代王朝创制法律制度蓝本

③废除了自汉代以来礼与法的结合④我国现存的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从法理学、法律史学角度研究董仲舒,学界更为熟悉的主题是“春秋决狱”或“经义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把《春秋》作为裁决个案的依据。这表明(???)

A.儒学成为汉代司法审判的唯一依据 B.汉代儒学吸收了先秦法家思想

C.《春秋》经义是汉代重要的法理理念 D.《春秋》经义推动汉代司法进步

3.隋朝在《开皇律》中首次确立“十恶”之罪:“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这表明

A.政府倡导轻罪重罚 B.社会分裂动荡的加剧

C.人治被法治所取代 D.以礼入法思想的渗透

4.唐代风行全国的《太公家教》,全书以四言为主,自始至终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强调“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这反映出唐代(???)

A.儒学得以复兴起来 B.社会教化之风盛行

C.宗族注重蒙童教育 D.官民价值取向不同

5.《后汉书》记载了一些地方官员的事迹,如胶东相吴祐,遇到百姓打官司,总是“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这类地方长官为数不少。这说明(???)

A.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 B.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从东汉开启

C.东汉基层社会实现了长治久安 D.儒家思想影响官员的为官意识

6.据《汉书·刑法志》载: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处刑。其小女提萦上书皇帝:“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随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文帝阅之,有感于刑法改革,即废除“肉刑”(破坏人身体的刑法)。据此可知

A.“法自君出”是中华法的一大特点 B.“礼乐刑政”是中华法的立法原则

C.“以礼入法”是中华法的立法指导 D.“礼刑结合”是中华法的主要特征

7.秦律规定,同一家庭中的适男子不能同时征发兵役,官吏征发役时,如果违反这规定,要受处罚,对因欠债而以劳动抵消债务的,要给予他们播种和管理庄稼幼苗的时间各20天。据此可知,秦律

A.兵役异常繁重 B.全面地规范官吏的行政行为

C.法规较为人性 D.注重保障农业发展的劳动力

8.林则徐在禁烟时除请求外商呈交现存鸦片外,还要具结保证。英商务监视查理义律起初愿意具结保证,但其提出关于违法人员,不能就地处决,必须经过公开审讯,才能够定罪,遭到林则徐回绝。这一事例可以用来印证当时清朝官员()

A.贪污腐化严重 B.积极应对侵略

C.固执锁国政策 D.法制意识淡薄

9.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刘辉殴打流产,朝廷官员对如何处置驸马产生了不同意见。以尚书省为首的官员主张按父系伦理关系,以父杀子判处四至五年徒刑;以胡太后为首的门下省官员主张按谋大逆论处死刑。最终皇帝采取了门下省意见判处死刑。这一案件反映了(???)

A.男尊女卑观念被打破 B.法律儒家化进程曲折

C.皇权受门阀士族限制 D.门下省司法职能增强

10.《弟子规》写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它被清朝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康熙《圣谕十六条》强调:“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据此可知,清代(???)

A.乡约教化功能弱化 B.注重幼童的蒙养教育

C.治国思想儒法结合 D.倡导德孝的伦理教化

11.《大唐新语》曾记载:“武德、贞观之代,宫人(宫女)骑马者,依《周礼》旧仪,多着幂而全身障蔽。”而到玄宗时期,则要求妇人“帽子皆大露面,不得有掩蔽”。这反映出唐代

A.封建经济日益繁荣 B.中外交流得到加强

C.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D.社会风气走向开放

12.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注:秦汉时爵位名,列为第五级)、不更、簪褭、上造、公士(注:秦汉时爵位名,列为第一级)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这道题反映的古代中国社会的特点是(????)

A.年龄是财产分配的重要标准 B.古代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

C.古代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D.礼制渗透于社会生活之中

13.曹魏政权制定的《新律》将《周礼》规定的“八辟”原则修订为“八议”制度;西晋编订的《泰始律》规定了“峻礼教之防,准五服(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以制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