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故事.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显然,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如何成为智慧型教师,如何用智慧去引领学生的智慧,关乎教育的成功。参加“分享您的教育智慧”分论坛的老师们在听完王雪静老师讲述的故事后,都不竟扪心自问:自己遭遇这样的刁难时是否会像她那样冷静行事?

那是年级第一学期,我刚接手一个班,对班里一个有着“散、恶、混”的大名学生早有耳闻。一次单元考试,这个学生几次作弊,被我逮住了。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我悄悄地走到他跟前,用眼神示意他的错误行为,并在卷面上减了3分,希望他能知错并接受这3分的惩罚。没想到他像疯了一样的跳起来,咬牙切齿的对我破口大骂,难听之极,并恶狠狠地撕碎了试卷,斜视着我大摇大摆地走到讲台前把撕碎的试卷投入垃圾筒。

对这一切,我目瞪口呆,感觉到心口的疼痛,长时间没说出话来。他骂我,对我公然挑衅事小,如果我不刹住这股作弊歪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经不住作弊的诱惑;如果我不让他知道什么叫尊重老师,会有越来越多学生不懂得尊重老师,这不是教育的失败吗?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停笔5分钟。请同学们帮我想办法--如果你是老师你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甭管他,接着考试,别耽误大家时间;有的学生说,把他轰出班去;有的学生说,让班长给带到班主任那儿去;有的学生说,把他赶出校园,“我们早就烦死他了”。我心中暗暗松了口气,看来大多数孩子是有正义感的,是非分明,斜不压正。看到全班同学的态度,这个同学有些后悔了,扭曲愤怒的嘴脸变得柔和了些,但仍不说话。最后,我只对他说了一句话:作为一个高中学生我请你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然后,继续考试。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就有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来的数学问题,如果教师能利用好这些问题,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确数学的用处和伟大。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生动风趣、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课犹如一支宛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高潮”激情澎湃,“尾声”余音绕梁。其中“起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要驾驭好课堂教学,必须驾驭好课堂教学引入。

如北师大选修1-2反证法引入如下故事:路边苦李

从前有个人叫小王,7岁那年的某一天和小朋友在路边玩,看见一棵李子树上的果实多得把树枝都快压断了,小朋友们都跑去摘,只有小王站着没动。他说:“李子是苦的,我不吃。”那么李子究竟是不是苦的?小朋友摘来一尝,李子果然是苦的,没法吃。小朋友问小王:“这就怪了!你又没有吃,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啊?”小王说:“如果李子是甜的,树长在路边,李子早就没了!李子现在还有那么多,所以啊,肯定李子是苦的,不好吃!”

直接证明:小朋友摘来一尝,李子果然是苦的,没法吃。

间接证明(反证法):“如果李子是甜的,树长在路边,李子早就没了!李子现在还有那么多,所以啊,肯定李子是苦的,不好吃!”自然引入反证法课题,学生非常感兴趣

又如北师大选修2-3独立性检验引入如下故事:

数学家庞加莱每天都从一家面包店买一块1000g的面包,并记录下买回的面包的实际质量。一年后,这位数学家发现,所记录数据的均值为950g。于是庞加莱推断这家面包店的面包分量不足。

假设“面包分量足”,则一年购买面包的质量数据的平均值应该不少于1000g;

“这个平均值不大于950g”是一个与假设“面包分量足”矛盾的小概率事件;

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故事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这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使庞加莱得出推断结果。

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故事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考虑假设检验问题:

?H0:面包分量足?←→H1:面包分量不足

求解思路:

在H0成立的条件下,构造与H0矛盾的小概率事件;

如果样本使得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就能以一定把握断言H1成立;否则,断言没有发现样本数据与H0相矛盾的证据。

很自然引入假设检验思想

数学有些是由自身发展而产生的,有些源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问题的引入也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如果将数学问题改编为实际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去积极思考,便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如必修5《基本不等式》作如下引入:某种时令水果,价格起伏很大,甲乙二人同时分两次购买。甲两次都花一样多的钱,乙两次都买同样的数量,谁的平均价格更低?

????这种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的课堂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体现数学的生活性本源。教材中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很多,比如:(1)“糖水加糖甜更甜”揭示的数学道理是什么?(2)一台两臂长短略有差异的天平,你怎样能称出重物的实际质量?(3)某企业

文档评论(0)

武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