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技能训练iv课件.pptx

研究生技能训练iv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组

案例概况

有助于预测新流感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RNA含量低难以检测尸体伦理问题“复活”再次大流行支持反对

有包膜的分节段负链单链RNA病毒,对热敏感,5-10min即灭活,在0-4℃可存活数周,在-70℃可存活数年,冷冻干燥可长期保存。室温、干燥、日光、紫外线及通风等都不利于其存活,对甲醛、乙醚、乙醇、丙酮、氯仿等均敏感。不耐酸,最适pH为7.0-8.0,在pH为3.0以下或10.0以上感染力很快被破坏。流感病毒

冻土层处于水的结冰点(0℃)以下超过两年的状况。永久冻土所在地即使在天气回暖,气温仍然在冰点以下,使冻土内的冰不能融化,因而冻土的组成不变。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含量为10~20g/kg,腐殖质结构简单,营养元素贫乏。永冻土

在挪威,满18岁的居民可以签署一份在死后将他们的尸体捐献用于科学研究的协议,如果死者未满18岁,则必须由死者生前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如果需要使用尸体而又无人认领的情况下,尸体所有权归政府。从国际法来看,法律实践中一般将尸体定性为“客观存在的死体”,也主要采取对物的态度来处理涉及尸体的问题。

遗体资源化将人类遗体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全面、充分、合理的利用,这种方式使人类遗体得到充分利用,生者的利益在这种方式中获得了最大值,逝者的作用在这种方式中得到了最大的延续和发挥。

流感病毒极易产生变异,包括抗原性变异、温度敏感性变异、宿主范围以及对非特异性抑制物敏感性等方面的变异,但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也就是表面抗原HA和NA易变异。抗原性变异有两种形式:(1)抗原性漂移: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于亚型内变异,中小型流行,每年有发生。变异机理:病毒RNA聚合酶缺少校正功能(2)抗原性转变: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大流行。每10-40年出现一次。变异机理:由基因组的分节性质所决定的基因重组,形成了新的亚型(如H1N1--H2N2、H2N2--H3N2),人群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

温床

1997年以来爆发的高致病性H5N1病毒主要在鸟类群体中传播,但很少在人群间传播,被认为与人上呼吸道缺少α-2,3唾液酸半乳糖复合物受体有关。尽管科学界还未阐明使H5N1受体结合亲和力从α-2,3唾液酸向α-2,6唾液酸转变的氨基酸突变机制,科学家们仍担心H5N1基因组的微小突变将可能导致另一场类似1918西班牙流感的爆发。

《时代周刊》曾有过一个悲观的预言: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此类病毒4天就可以蔓延到全世界,因此造成的死亡的人数将是1918年~1919年大疫的3倍以上。

2009年爆发的H1N1猪流感病毒,在1918流感病毒之后、2009流感病毒之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株,其血凝素顶端都进化出了至少2个以上糖基化位点(病毒通过蛋白糖基化而逃避宿主抗体的识别),唯独2009年流感病毒和1918病毒没有糖基化位点,这种看似进化上的退步却赋予其更大的杀伤力——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自然选择,人免疫力对H1N1的抵抗作用微乎其微。科学家对这一现象提出一种可能的解释:相比于人群,血凝素H1在猪这个短生活周期的宿主群体中没有太大的自然选择压力,因而在进化上呈现保守。这一现象给研制流感疫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针对那些引起早期流行、已经在猪或鸟类群体中“定居”数十年的病毒株设计的疫苗,可能对预防感染新出现的流感病毒有效。

除了病毒的传播力,宿主的免疫应答亦构成其致毒性的重要方面。科学家们发现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在繁殖的同时引起机体同步的免疫反应,最终被免疫系统彻底清除,然而1918H1N1流感的繁殖却能耐受免疫系统的攻击,而这一现象在高致毒性H5N1感染的哺乳动物模型或真实人类案例中亦可发现。这或许是另一个可以从1918流感病毒吸取的教训——基于研究宿主-H5N1病毒交互作用而提出的免疫干预策略,可能是除了抗病毒治疗之外人类抵抗H5N1感染的另一潜在武器。

综上:我组认为应对这项研究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1]周剑芳.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H1N1)病原学概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汤必奎.流感病毒感染致炎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3]JonCohen.WhatsOldIsNew:1918VirusMatches2009H1N1Stran,2010,Science[4]MariaZambon.Lessonsfromthe1918influenza.2007

文档评论(0)

mend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