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
基础过关全练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wèn),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B.譬(b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
C.寥(liáo)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
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àng)然而涕下!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兄弟俩的性格,简直是铢两悉称,他温顺腼腆,我耿直刚烈。
B.由于时间关系,陈老师对这篇课文的主题只能做一个笼统的讲解。
C.你这篇轻描淡写的检讨报告,根本没有说明问题所在。
D.小文对文史典故非常熟悉,遇到写作需要时,便可信手拈来。
3.【新考法·语法综合】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无言之美”“言不尽意”“风餐露宿”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
C.“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句中加点部分是定语。
D.“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
(1)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3)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能力提升全练
5.(2023四川成都高新区二诊,10—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甲]美从何处寻?
宗白华
①“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你的心也可以发现美,这“美”对于你来说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②要发现深度的美,达到深入的美感,要在心理上具备一些条件。比如,作者的感情经历过一番洗涤,把情绪改造后,再把眼前美的形象,如实反映到心里去,再凭借他物传递出来,才能成为个性化的文学艺术;再如,精通琴艺的俞伯牙,生活上遭遇不顺,万般孤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其心灵受到洗涤,完成了情绪改造和对美的再造,然后,他凭借音乐旋律,放射出对美的最深体会。
③这便是古人所说的“移情”,是我们审美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条件。
④美学家还讲究“心理距离”和“静观”。“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住在现实生活里,自己没能把握美,等到与生活有相当的距离,从远处看,才发现家在图画中,在自然美的形象里。
(摘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朱光潜
①与实际的现实生活保持一定距离,才能客观冷静地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美。
②北方人初到西湖,平原人初见峨眉,即使是审美力量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土生土长的人心里往往不觉如此。我平时喜欢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觉得很美丽。看常见的景,身处其中太久,难以发现美;看稀奇的景,人与景观之间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便可在静观中发现其独特之处。
③种田人羡慕读书人,读书人羡慕生意人。竹篱瓜架旁的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的好。这些现象你一定也注意到,它们是什么原因呢?
④看旁人的境遇,好比站在陆地上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利害影响,能安闲自在地品味美妙景致。看正身,看自己,好比乘船遇着海雾,觉得它妨碍呼吸,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
⑤也就是说,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就是生活中的工具或障碍,都只能引起物念。因此,要看出事物本身的美,须以一种自然平静的心态去欣赏和观察事物,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态度去欣赏它们的形象。总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段距离。
(摘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两位美学大师都围绕“发现美”加以论述。请结合作者观点,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美学家还讲究“心理距离”和“静观”。
答:
②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态度去欣赏它们的形象。
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Unit 3 Language in use (7).docx
- 2024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docx
- 2024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一).docx
- 2024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二).docx
- 2024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三).docx
- 2024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一).docx
- 2024五四学制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1课时 回望成长.docx
- 2024五四学制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1课时 开放互动的世界.docx
- 2024五四学制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1课时 推动和平与发展.docx
- 2024五四学制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1课时 学无止境.docx
-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16 驱遣我们的想象.docx
-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17 屈原(节选).docx
-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18 天下第一楼(节选).docx
-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19 枣 儿.docx
-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20 曹刿论战.docx
-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21 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
-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22 陈涉世家.docx
-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23 出师表.docx
-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24 诗词曲五首.docx
-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