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影测量 教案 12讲 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doc

数字摄影测量 教案 12讲 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案纸

PAGE3

教学内容:

子任务一模型定向

知识点: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教学目的:

(1)说出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2)说出数字影像的获取方式。

(3)描述数字影像采样。

(4)描述数字影像量化。

(5)阐述数字影像重采样。

教学重点:影像采样、影像量化

教学难点:影像采样、影像量化

新课讲授

一、数字摄影测量发展

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起源于摄影测量自动化的实践,即利用相关技术,实现真正的自动化测图。摄影测量自动化是摄影测量工作者多年来所追求的理想。最早涉及到摄影测量自动化的专利可追溯到1930年,但并为付诸实施。直到1950年,才由美国工程兵研究发展实验室与BauschandLomb光学仪器公司合作研制了第一台自动化摄影测量测图仪。当时是将相片上的灰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利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化。这种努力经过许多年的发展历程,先后在光学投影型、机械型或解析型仪器上实施,例如B8-srereomat、Topomat等。也有一些专门采用CRT扫描的自动摄影测量系统,如VNAMACE、GPM系统。与此同时,摄影测量工作者也试图将影像灰度转换成电信号再转变成数字信号(即数字影像),然后,由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摄影测量的自动化过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台解析测图仪AP-1问世不久,美国也研制了全数字化测图系统DAMC。其后出现了多套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但基本上都是属于5体现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DPW)概念的试验系统。直到1988年京都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第16届大会上才展出了商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DSP-1。尽管DSP-1是作为商品推出的,但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地进行销售。到1992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第17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已有多套较为成熟的产品展示,它表明了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正在由试验阶段步入摄影测量的生产阶段。1996年7月,在维也纳17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展出了十几套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这表明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已进入了使用阶段。

对数字摄影测量的定义,目前在世界上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认为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学的分支学科。这种定义在美国等国家称为软拷贝摄影测量(SoftcopyPhotogrammetry)。中国著名摄影测量学者王之卓教授称之为全数字摄影测量(AllDigitalPhotogrammetry或FullDigitalPhotogrammetry)。这种定义认为,在数字摄影测量中,不仅其产品是数字的,而且其中间数据的记录以及处理的原始资料均是数字的,所处理的原始资料也是数字影像或数字化的影像。

另一种广泛的数字摄影测量定义则只强调其中间数据记录及最终产品是数字形式的,即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从影像(包括硬拷贝与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分支学科。这种定义的数字摄影测量包括计算机辅助测图(常称为数字测图系统,其是摄影测量从解析化向数字化过渡的中间产物)与影像数字化测图。

二、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组成与功能

1.影像数字化

2.影像处理

3.量测

4.影像定向

5.自动空中三角测量

6.构成核线影像

7.影像匹配

8.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及其编辑

9.自动绘制等高线

10.制作正射影像

11.正射影像镶嵌与修补

12.数字测图

三、数字影像

(一)数字影像获取

数字影像可以从传感器直接产生,也可以利用影像数字化器从摄取的光学影像获取。

(二)影像的灰度

将透明正片(或负片)放在影像数字化器上,把相片上像点的灰度值用数字形式记录下来,此过程称为影像数字化。

影像的灰度又称为光学密度。透明相片(正片或负片)上影像的灰度值,反映了他透明的程度,即透光的能力。设投影在透明相片上的光通量为F0,而透过透明相片后的光通量为F,则F与F0之比称为透过率,F0与F之比称为不透过率O:

T=F/F0

O=F0/F

因此,像点愈黑,则透过的光通量愈小,所以,透过率和不透过率都可以说明影像黑白的程度。但是人眼对明暗程度的感觉是按对数关系变化的。为了适应人眼的视觉,在分析影像的性能时,不直接用透过率或不透过率表示其黑白程度,而用不透过率的对数值表示:

D=logO=log1/T

D称为影像的灰度,当光线全部透过时,即透过滤等于1,则影像的灰度等于0;当光通量仅透过百分之一,既不透过率是100时,则影像的灰度是2,实际的航空底片的灰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