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x

专题0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0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高考风向标01三年真题考点统计02考点梳理预习检测夯实基础、必学知识、知识理解、历史解释选择性必修内容链接通史与选必的融合03重点突破深化理解课本内容04新情境考练05新情境导入、新情境试题、做题获识、学科素养时空定位东周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221年前770年前475年前356年前256年东周建立春秋开始战国开始商鞅变法东周灭亡秦朝建立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起止时间起始标志政治特点战争性质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前770年—前476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兼并战争齐、楚、秦、燕、赵、魏、韩争霸战争(春秋五霸)【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核心概念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华夏认同商鞅变法百家争鸣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高频考点,主要是选择题,较少涉及非选择题2.情境设计:引用思想家、名人观点主张、文献记载、利用考古发现创设学习情境。如(2023·全国乙卷,24)孟子关于小农经济的观点;(2023·全国甲卷,24)孔子编写《春秋》;(2023·江苏卷,1)晋国和好诸戎;(2022·全国甲卷,24)老者歌体现思想;(2022·山东卷,1)田齐法家主张;(2022·北京卷,1)国字山墓葬;(2022·湖北卷,1)曾侯乙墓;(2022·广东卷,1)表格形式考查史学理论3.核心考向: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华夏认同等.02预习检测1.据史书记载,“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鲁乱”。“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以上现象说明了()A.宗法血缘关系的彻底消失 B.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激化C.传统政治秩序的逐渐瓦解 D.各诸侯国官僚制度的确立C2.河南伊川徐阳东周戎人墓地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其中有铜鼎、簋、壶、鬲、豆、戈、盘、舟、匜和玉佩、琮,金器、陶罐,以及铜礼器编鎛、编钟、编馨等,器物形制基本完全中原化。这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A.等级秩序严格 B.贵族生活腐化 C.民族交融加强 D.手工技术进步C3.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 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 D.地形地势的利用B4.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任士之风渐起,与此相适应的酬劳俸禄正式产生。战国时期,燕昭王“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魏国李悝变法强调“食有劳而禄有功”;秦国从商鞅变法后,“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上述现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士人群体主导各国的发展 B.社会转型趋势不断加强C.世卿世禄制退出历史舞台 D.流行“无功不受禄”观念B5.春秋末期,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主张顺其自然,“使民无知无欲”“无为则无不治”,这表明二人主张()A.重建伦理和政治秩序 B.通过道德教化治理国家C.维护商周文化的地位 D.以民为本缓和社会矛盾A6.荀子主张隆礼重教,以礼教为主;但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重。“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以说是其学说的基本纲领。荀子的政治思想学说()A.完全继承了儒家思想 B.丧失了儒家基本立场C.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趋同于法家理论取向C03知识梳理总体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1.列国纷争与政治变革背景(1)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表现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影响(1)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2)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2.华夏认同与民族交融加强表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在频繁交往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3.经济发展与各国的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

农业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小农经济产生,各国纷纷兴建水利工程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商业中心城市,不少商人富比王侯(2)变法运动①目的:富国强兵。②成效:推动社会转型,逐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