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细颗粒物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ppt

国内外细颗粒物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吸入颗粒物控制技术

;一、大气颗粒物;颗粒物源;颗粒物源;表1.1不一样都市PM10的源解析;二、空气质量原则

------WHO;*;*;原则分级;基本项目的浓度限值;三、细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我国都市大气严重污染。例:大气质量到达优的只占2.4%,

而三级以上的到达39.5%

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

细颗粒物(PM2.5)在PM10中质量浓度超过50%

数量浓度超过90%

以工业为主的固定源(燃煤)和以交通为主的移动源(汽车);细颗粒物是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污染物;;DPF;固定源排放以粒径不不小于2.5微米甚至亚微米级的细颗粒为主,以数量计可到达颗粒物总数的90%以上;

细颗粒物的捕捉率低:

既有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可高达99%以上,但这些除尘器对细颗粒物的捕捉率较低。;六、超细颗粒物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1)燃烧前控制;2)燃煤中减少细颗粒物生成的途径;2)燃油中减少碳质颗粒物形成、强化后期氧化的途径;3)燃烧后控制;美国能源部的燃烧源控制计划:国家能源技术试验室主持,和哈佛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布鲁克海文国家试验室、工业界研发机构等24家单位参与

美国NSF资助的移动源和固定源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的分子构造和微观构造的研究

欧盟组织了欧洲协作颗粒物排放清单研究计划(CEPMEIP)等项目

日本启动了PM2.5和柴油机颗粒物的研究计划;973计划:

首都北京及周围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及调控原理(1999)

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与控制技术基础研究()

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

其他重点研究:

排放特性:源解析、排放清单等

环境影响:能见度、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等

健康影响:呼吸道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监测与控制:区域监测网络等;八、声波团聚技术;声波辅助除尘过程的示意图,重要包括声波发生器、团聚室和颗粒分离器等。声波发生器一般是电动或者气动式喇叭,频率为数千赫兹,假如需要更高的频率,则需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或磁致伸缩换能器;声场强度要到达140-150dB以上;团聚室的??寸要保证声波对颗粒有一定的作用时间(2-5秒)。;国内外研究现实状况;东南大学采用实际燃烧源烟气对声波及其与外加种子颗粒联合作用下的宏观团聚效果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获得了某些有工业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采用模拟烟气对煤飞灰微粒的声波团聚进行了研究。;外加声场下细颗粒物的运动特性;声波团聚类型;缺陷;九、磁团聚与磁分离技术;高梯度磁分离器示意图;国内外研究现实状况;(2)高梯度磁分离技术研究现实状况;1-压缩氮气;2-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3-流量计;4-飞灰气溶胶发生器;5-磁种气溶胶发生器;6-气溶胶混合器;7-粒子通道;8-永磁环;9-采样头;10-旋风分离器;11-稀释器;12-ELPI;13-数据采集PC

图4.4梯度磁场燃煤PM10磁(种)团聚试验装置示意图;;缺陷;十、电凝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实状况;粉尘在预荷电区中荷以异极性电荷后进入凝并区,荷电粉尘在凝并区靠库仑引力凝聚成较大颗粒,然后在收尘区中被捕集。

Kanazawa等采用图5.1所示的电凝并除尘技术搜集香烟烟雾(粒径dp0.5?m),除尘效率可达80%。Eliasson等试验得出,亚微米粒子的电凝并速率可比中性粒子的热凝并速率高102~104倍。;同极性荷电粉尘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日本京都大学Watanabe等研究表明,采用电凝并时,1?m如下的尘粒重量比例减少了20%,平均粒径增大4倍;处理浓度7g/m3、粒径0.06?m~12?m的飞灰,采用电凝并技术,除尘效率可望由95.1%增至98.1%。

芬兰Hautanen等(1995)采用亚微米油雾微粒进行试验,发现数浓度平均可减少5%左右。;异极性荷电粉尘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芬兰Hautanen进行了交变电场中异极性荷电亚微米油雾颗粒的凝并性能研究;成果发现,0.1~1.0?m的粒子数量浓度可减少17%~19%;

向晓东在平均场强为4kV/cm时,处理中位径为2?m的粉尘,双区式电凝并除尘效率可达98%。

;异极性荷电粉尘在直流电场中的凝并;缺陷;十一、化学及其他团聚增进技术;燃烧中化学团聚;燃后区化学团聚;(a)未加团聚剂(b)PAM

文档评论(0)

wind2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